生意盎然的藝術世界
生意盎然的藝術世界
生意盎然的藝術世界
孔耘以淡泊寧靜之心從事大學教學20余年,在臨摹、寫生、創作、研究、教學中循環往返,耕耘積累,真如北宋畫家范寬謂之“前人之法,未嘗不近取諸物也,吾與其師于人者,未若師諸物也;吾與其師于物者,未若師諸心”。其寫生足跡遍及青藏高原、沙漠盆地、內蒙草原、巴山蜀水、蒼莽秦嶺、太行山脈等地,晝觀夜讀,師古人、師造化、師心源,集腋成裘,終有所得。對照明代畫家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所指:“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自然丘壑內營,成立鄄鄂,隨手寫出,皆為山水傳神。”觀賞畫家近期數上太行山寫生作品,可以體悟到中國山水畫藝術在方寸之間縱橫捭闔的寬廣條件和充足能量。與西畫直觀形象的典型再現不同,畫家在寫生中并未機械地摹仿和再現自然,而是在營造一個“意象”的審美化境,寄托了藝術家通過繪畫藝術在精神上實現與自然和諧一致的理想與追求。恰如里德在《藝術的真諦》中之評價:“有史以來中國藝術便是憑借一種內在的力量來表現有生命的自然,藝術家的目的在于使自己同這種力量融會貫通,然后再將其特征傳達給觀眾。”在大量的寫生過程中,孔耘從高等藝術教育的角度出發,努力探討中國山水畫寫生教學的當代意味,企圖反映中國哲學文化獨具的眼光和心靈,積蓄涵蓋中國畫表意寫心的深刻底蘊。其專題研究被納入學院重點科研項目,研究成果在國家一級核心刊物發表,在提高學生對融合了當代文化藝術、時代趣味和歷史、傳統的中國山水畫所蘊含豐富內涵的認識上的積極意義得到良好反饋與肯定。
在孔耘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大自然外部景觀和人的內部景觀融合為一的東方藝術特征,又可以發現對滲透著現代意識所構成的宇宙觀念的渴望。東西方文化之間,傳統與現代之間,在具象、意象、抽象、物象藝術語言或意象、象意、悟象藝術思維語言之間,存在著無限廣闊、無限豐富的中間地帶、邊緣地帶、交叉地帶、空白地帶,在這一點上說,畫家邁出了可喜的一步。
鄭板橋說:“必極工而后能寫意。”孔耘的藝術創作之路就是一個生動的寫照。只有在實踐進程中付出更大的努力,力圖比傳統繪畫更深入地開掘自然對象的感性世界,以及對主體感性的深度再現來揭示時代審美趣味嬗變的精神內涵和藝術個性提升的歷史本質必然,當代山水畫藝術才能取得新的突破。文 / 耕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