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
暖冬
暖冬
在我眾多的藏書中,最珍貴的要數父親給我的那套光緒二十九年、上海點石齋印制的《增像三國全圖演義》了。說它珍貴,倒不全因為其年代悠長,更多的是因了它帶來的那一段美好時光。
那年爺爺不幸去世,因為沒有更多的錢,父親獨自回去料理后事。一個月后,父親回來了,還帶回一套爺爺留下的《三國演義》,也就是現如今我手中的這套書。爺爺雖窮了一輩子,卻是極愛書的人。但眾多的藏書在除“四舊”時,均慘遭付之一炬的噩運。惟獨這套書,爺爺知父親視之若寶,冒險藏起才幸免于難。
全書十二卷,薄軟泛黃的絹紙,讓人擔心“吹彈得破”。字體是極美的楷體,視覺上就是一種藝術欣賞。書里有重點人物及重要場景的插圖,插圖大概出自同一位畫家之手,因為人物相貌、神態極為相似,都是胖鼓鼓的臉,讓人愛憐。
自從得到這套書,父親整日沉醉其中。細心地包上書皮,嚴禁我們翻動。而他自己卻將書翻看了不下幾十遍,有些段落都能熟練敘述。盡管父親平時寡言少語,可只要有人提起《三國演義》,父親定會神采飛揚,滔滔不絕。
一天晚上,吃過晚飯,父親宣布:從今天起,我要給你們說故事了。他小心地捧出那套《增像三國全圖演義》的第一卷,用平緩的語氣給我們講述起來。先開始,母親和我們還興致勃勃地圍攏在父親身邊仔細聽,但不一會兒秩序就開始混亂,因為書的前部分是黃巾軍起義,我們聽得實在乏味,不停地有人去做這做那,父親堅持講述著,甚至追逐著念給我們聽。
“桃園三結義”之后,局面已完全扭轉。情節越來越扣人心弦,我們每晚會快快吃完飯,搶著收拾碗筷,以便父親能盡早開講。最怕聽到那句“且聽下回分解”,我們一遍遍央求父親再講一回,父親總是不肯,堅持說我們該學習了。
整整一個冬天,大家每晚圍坐在火墻邊聽父親講故事,盡管那個冬天漫長而寒冷,肚里缺吃少喝,全家卻其樂融融……
如今閑暇時,我常常輕撫這套書,看插圖,觀書法,那個美好的冬天——記憶中最溫馨的時光,不知不覺便又浮現在了眼前。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