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座城市,就像是一座用硬質材料構筑起來的巨大的露天博物館,這里有著高低起伏、不同時代風格各異的建筑群,也有著許多色彩豐富,讓人心曠神怡的風景名勝;這里面記錄了一個城市建設各方面發展的過去、今天和即將出現的未來與明天,同時演義著人類歷史發展的興衰與變遷。這座城市的魅力不僅是來自這座城市自身的經濟實力、科技水平,同時也來自其中孕育著的千百年來的濃厚的人類文化積淀。這種深厚的文化積淀,以其有形和無形的方式影響著城市的興衰與變遷,是城市的靈魂所在!魯迅先生說過:“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前途的燈光。那么,城市雕塑呢,則是這座露天博物館充滿空間張力和生命靈動的點睛之筆和這深厚的文化藝術交響樂中的華彩樂章。無論你到哪個國家、哪座城市,當你漫步在鱗次櫛比的古老和現代建筑之中,面對琳瑯滿目的商品和喧鬧的人群已目不暇接時,忽然出現在你眼簾的是一座動人的雕塑作品時,想必你會眼前為之一亮,很起走到雕塑面前伸手去觸摸一下,再轉一周看看,并會很樂意地按下自己相機的快門,這幾乎是許多人都曾經歷過的事,這就是城市雕塑的魅力所在。 當你來到了一座城市,熱愛文化藝術的人,一定希望到那里的博物館去看看,希望在那里能讀出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的延革與變遷,而博物館中那些陳列著的遠古的石器、彩陶、青銅雕刻,定會使你興奮異常,樂不思歸的。這些用泥土、石頭、金屬雕刻的作品,雖歷經千百年的戰火摧殘和大自然的風雨侵蝕,依然是那樣充滿著原始、純樸、充滿人類心智,依然熠熠生輝,會使人頓生崇敬與贊嘆,多么神奇啊。這些用泥土、石頭創作出來的充滿智慧和生命力的不朽之作,真正是人類文明的石頭編年史!這一座座雕刻作品仿佛在向人們訴說著那逝去的年代,換起現代的人們去重溫古代文化的輝煌……。 當你意猶未盡地走出博物館,又重新回到喧鬧的都市中看到一組組形式各異的當代城市雕刻時,你一定會感嘆時空的變化與差異正是文化藝術在歷史發展中的巨大推動力和神奇的作用,這種神奇的變化會使人們去思考,什么是中國雕刻?什么是現代藝術?什么是好的城市雕刻…… 我從事雕刻創作已二十多年,創作城市雕塑是我的專業,我在去過國內許多風景名勝,也到過許多個國家,看到過許許多多的雕塑作品,世界雕塑之林真是博大精深,浩瀚無垠,旅行考察中常常用心去體味、思考,并苦苦從中思考自己創作的路大多以景觀洞窟的宗教造像為主,而作為城市雕塑(城中戶外雕塑)傳世極少,大多精彩的雕塑往往都是來自墓穴中的明器和帝王貴族陵園神道中的雕塑,而普通百姓是無法享受這份眼福的,自然對什么是雕塑則可能只知道這些作品都是口傳心授技藝超群的工匠們所為。在中國的古代美術史學史的著述中,很難找到有關雕塑與雕塑家的詳細記述,那些創作出如此優秀雕塑作品的作者都隨著他們生命的結束而永遠消失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莫大的缺憾和悲哀。到了歐洲,你無需到博物館,就能在大街與公園中看到許許多多的古代城市戶外雕塑,遠古時的古希臘已將創作健美的人體雕塑視為追求理想、崇尚英雄的高尚行為,百姓的生活與此緊密相連,歐洲文藝復興就是從古希臘雕塑中尋找到了藝術新的生命力。裴狄亞斯、米隆、米蓋朗基羅、羅丹等雕塑巨匠的名字家喻戶曉無人不知。 記得二年前,我到法國巴黎,想去看看羅丹博物館,但不知如何走,我打了一個的士用英文告訴司機所去的地方,可司機不明白我的意思,于是我靈機一動用筆畫了一張羅丹的雕塑《思想者》,司機看到后興奮的一拍后腦,立刻明白了意思,一會兒就將我帶到了那里,此時的羅丹博物館門前已排成了長長的參觀隊伍。這是一次印像深刻的經歷,從中可深刻地感受到法國人對雕塑藝術的熱愛和對雕塑家的尊重,法國人說,在巴黎有多少法國人就有多少座雕塑。當然,這種東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已伴隨著中國的改革開放,特別是1982年“中國雕塑的春天”的到來之后,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與碰撞之中漸漸縮小,近十余年來,中國的城市雕塑出現了迅速發展的勢頭,各種雕塑的國際展、互動展,學術研討會廣泛開展,許多優秀的雕塑家的作品已走出了國門,同時也有許多國外雕塑家來到了中國,并把自己的雕塑留在了中國。在2002年的北京國際雕塑展中組委會就永久收藏了四十多個國家雕塑家的優秀作品,著實讓人感動。中國今天的雕塑制作環境較之過去,不可同日而語,據說近幾年,已有幾萬組造型各異,不同風格的城市雕塑已立在全國眾多的景點與環境中。這個數字是巨大的,變化也是巨大的!此時的中國城市雕塑的發展速度之快著實令國內外同行為之吃驚。然而,隨著中西方的文化互動使人的視野不斷開闊和國人的綜合文化素質的不斷提升,許多業內人士對這種繁榮的態勢開始了冷靜思考,在表像的背后,同樣存在著許多危機,我們清楚地看到,在這眾多的作品中,有相當一部分是質量低劣的雕塑,而這種現象的出現是因許多復雜的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是一些投資人、決策者對雕塑藝術的認識程度僅停在雕塑是裝飾品的低層認識上,同時還有許多的人對雕塑知之甚少,而這種原因,首先力度上的不足。同時一些所謂的雕塑公司因利益的驅動,利用市場的需求及對雕塑藝術的無知生產出非雕塑家創作的雕塑垃圾來。有一位政府官員曾對我說過,幾年前,有一個景點需要一個雕塑,有一家雕塑公司很快了解了信息上門推薦早已編好號的圖片,當時覺得其中一個不錯,價格又低,就選中了一個,可不久出差,竟在數千里之外的一個小鎮里發現了同一孿生雕塑立在那里,后來又在調整公路邊上發現了一批這樣的作品放在那里賣,這才有一種大呼上當之感??蔀闀r已晚矣。這些現象經歷過一段時間后,會逐漸減少。但最讓人擔心的是一些雕塑家,為了拿到雕塑合同,不惜完全放棄藝術創作原則和藝術家的責任感,一味地迎合投資者、決策者所好,甚至抄襲別人作品,制作出了極不負責任的劣質雕塑,有些人還樂于稱道:這是市場經濟嘛。理性的藝術市場應該是健康有序有律的進行,一個真正的雕塑家面對這一切應該冷靜的思考,客觀從容地面對這一切,不斷地全面積累各種知識,提高自己的藝術使命感,從中尋找到自己的個性化雕塑語言,力圖創作出首先能夠打動自己的雕塑作品去打動別人,爭取社會上更多的人去了解雕塑,了解雕塑家,了解雕塑在這城市中的真正的意義之所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