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一個"物有所值"藝術家
投資一個"物有所值"藝術家
投資一個"物有所值"藝術家
時間:2007-03-03 09:17:00 來源:
名家
>投資一個"物有所值"藝術家
 |
一連串的天文數字,證明了什么叫“奇跡”。盡管《杜甫詩意百開圖》的買家一擺手說:“6930萬,不算貴。”但是,由于這些大師們的作品稀缺而造成的“天價”,使得大部分的藏家深覺“可望不可求”。
所以,供需雙方早已將一部分精力和眼光投向有潛力的中青年畫家,各種新畫專場拍賣應運而生。如施大畏、盧輔圣、樂震文、錢行健、張培礎、王健爾、孫君良等畫家作品都具有相當的藝術水準,同時這些實力派畫家在市場已有一定知名度,作品極具增值潛力,對有眼光的藏家和投資者而言,不也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嗎?
筆墨走山水 用心寫自然
樂震文就是其中極具代表的一位。
他先學張大千、石濤、文徵明等名家,又深入臨習宋元山水,打下了扎實的根基。80年代去日本留學,95年歸國后,在上海美院任職,仍往來于兩地。樂震文在藝術上的成就,得益于他的天資、悟性以及刻苦。
兩宋情趣VS 現代審美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化藝術都極其昌盛的時期。樂震文秉承的就是兩宋繪畫的格調,在26歲以后的一段時間,樂震文曾沉醉于宋元山水,尤其崇拜李唐、范寬,每日臨習他們的作品到夜半三更,以得宋人筆意和氣息為最高追求。
宋代的“文人畫”強調繪畫要追求“蕭散簡淡”的詩境,即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而樂震文的意趣正透過作品中的遠山、幽谷、寒江、瀑布、暮雪、煙樹表現出來,如入無人之境,在人與山水的對悟中透析出一種空靈、秀逸和恬靜。他的繪畫大都精致細膩,沒有粗俗的大氣,追求的是一種自然質樸的靜氣。上海博物館館長陳燮君先生評價其為“虛澹靜谷、意氣泰然,如月光下的清泉并不耀眼,卻清光照人”。
宋代的繪畫技法,比較強調用比較準確的線條造型營來造自然界;而體現到樂震文的作品中,他的線條或長或短,或重或輕,靈活地揮寫,以細膩逼真地勾勒出景物。他最拿手的是畫石、樹、泉、云,這即是他山水中的基本面,有了這幾點,中國山水畫的構架就可以組合起來了。他的石,往往以犀利的皺筆,把山石的質感表現出來;樹更是用筆如神,以靈活而又細膩的線條,勾出樹的枝干和葉片,姿態生動。他也是當代最善于畫泉、瀑布的畫家,往往通過下筆和留白,把水的動態展現出來。
宋代的宮廷繪畫把風水之論融入到山水的安置中;樂震文對構圖也是頗具匠心的。盡管他的作品大多為滿構圖,層層疊加,造成一種峰巒疊峰的氣勢,但他傳遞的卻是空靈與單純。他善于加工“零件”,每一個“零件”都精描細繪,他也善于組裝,他自己加工的“零件”放到畫的每一個部分,做到滿滿當當,但又恰到了好處。
中國水墨VS西洋技法
用色調表示一種意趣、理性,是西方畫家最為擅長,但樂震文把這種理念用到中國畫里,并且結合得很自然。特別是他在一幅作品中很少用多種顏色來組合,而是每幅作品一種色調,黑則黑,黃則黃,畫面極為鮮明地給讀者留下印象,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
他特別喜歡對煙云、月色、霧藹進行大片墨塊而又細膩的烘染,營造出一種迷離的、有層次的效果。一幅作品往往需要罩6—7層,這與油畫的顏料疊加有異曲同工之處。
在近期的作品中,樂震文又增加了幾何的山體塊面和幾何的結構,山還是山,但更概括,更有幾何感,更簡練,因而也更雄渾有力;通過疊加的技法和物體之間的穿插,造成了一種群山相連,層次分明而又延綿不絕的感覺,加上畫家注意留白和大量地使用點筆的技法,畫面上有一種明顯的透明的視覺效果,因而更耐看,也更符合西方人的審美心理。
樂震文之“私家投資經”
大都市:對于今年的春拍,您對自己的作品有預估嗎?
樂震文:應該還是向上的走勢。前不久,在杭州西冷印社的一次拍賣上,我的一幅作品,3方尺,價格在1.6萬左右。我想春拍應該不會低于這個價位。我有一個原則:我是從來不會叫人在拍賣場上炒作的,這太假了吧!
大都市:您作為畫家,一定也有收藏中國畫的愛好吧?可否給我們讀者提一些關于如何收藏中國畫的建議?
樂震文:收藏畫首先要喜歡,其次選擇最能代表畫家風格的作品。每個畫家都有他的頂峰時代。比如,陸儼少在60歲左右的時期,他被“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成了右派,所以在這段時間中,他相反可以潛心于藝術;像唐云、謝稚柳,在其40歲——60歲時期中的作品,令人感覺尤其的賞心悅目。
每位畫家的作品,我個人認為不需要太多,2、3張足矣。就我而言,我比較喜歡成系列地收藏。如海派的,就以吳昌碩、任伯年、虛谷為代表;下一代的,則以寒云、江寒汀、陸儼少為主。這樣一代接一代地收藏,也是很有意義的。
大都市:您在您的收藏史中有沒有撿到“便宜”的有趣經歷?
樂震文:當然有啦。在非典時期,有一副吳昌碩的字,8尺整幅的,在拍賣行流拍了。我卻一眼相中,當即以5萬元的價格買下,現在看來還是很明智的。
大都市:現在很多贗品也在市場上魚目混珠,那如何鑒別古畫呢?
樂震文:老實說,這的確很難100%地分辨出。所以我建議不妨還是投資新畫。花鳥、山水、人物,每個畫種精選出2、3個代表人物,然后再逐一出擊,收獲或許會很大!
大都市:您自己的作品目前市場上有仿冒的嗎?
樂震文:很少。因為我的每幅作品都需要花費半月至一月的時間來完成,很少有仿冒愿意靜下心來花費這樣的心思的。
大都市之投資前瞻
90年代由于朵云軒的拍賣以及推廣,國內各家畫廊的介紹,樂震文的作品在拍賣行和畫廊均行情看漲。尤其是蘇富比的介入,更把樂震文推到了當今藝術品市場的前臺。目前他的精品力作,已有單件10萬元的實力,一般的作品,每件也在萬元以上,并且供不應求。究其原因,一是他作品的藝術性本身,一方面有傳統根基,另一方面有美感,而且自然、清新,不是求怪異,具有親和力;二是創作態度嚴謹,作品滿構圖為主,收藏家們感到物有所值。這一點實際上是很重要的;三是作者為人謙和,善交老友,給所有結識他的人一種信任感;四是作者善于控制自己作品的市場價格,從不跳躍式地漲價,即使供不應求,也是堅持質量,穩定價格。很多朋友勸他來不及畫可以提價來調節,畫家本人不為所動。他認為藝術家貴在以藝為本,以藝交友,畫價要放在這一前提下考慮;提價也要有節奏,要以更長遠的眼光看問題。
專家之實話實話
祝君波:
1972年進上海新聞出版界,2000年起任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兼任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理事、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國家拍賣師培訓中心兼職教師、上海財經大學拍賣研究所兼職研究員。曾任上海書畫出版社社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社長、朵云軒總經理兼朵云軒藝術拍賣公司總經理。從事出版和藝術品交易工作達三十年。
我關注樂震文,始于他的作品集1993年在書畫社出版,那時我在當社長,一讀他的作品,便被一種清新、脫俗的意境所吸引,所以印象特別深刻。次年,在籌劃朵云軒94春的藝術品拍賣時,我和同事們主張在古舊書畫之外,也推一些優秀中青年作品入拍,樂震文那年還不過40歲,但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他。記得那次一同上拍的有楊延文、蕭海春、盧輔圣等,樂震文的作品《煙雨江畔》列193號,標價1.6—1.8萬元人民幣,尺幅雖不大,但構圖奇巧,畫面上煙雨迷蒙,山色蒼茫,頗吸引人。當時樂先生在日本留學,國內收藏家對他了解不多,我對這件作品究竟能拍什么價并無把握。哪里料到拍賣師一報起拍價,臺下竟你爭我奪起來,直到4.5萬元才落槌成交。這使我們信心大增,以后又陸續拍了幾件,成績都不錯。近兩年,我注意到蘇富比也在香港拍賣樂先生的山水畫,只是畫風與90年代比已有所變化。據我所知,蘇富比一向注重質量,對青年書畫家尤其關注其實力和潛質,他們力推樂震文,決不是偶然的。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