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發現明代版手抄真本《南燼紀聞》
肇慶發現明代版手抄真本《南燼紀聞》
肇慶發現明代版手抄真本《南燼紀聞》
時間:2007-03-02 09:14:00 來源:廣州日報
名家
>肇慶發現明代版手抄真本《南燼紀聞》
肇慶學院陳大同副教授近日在肇慶端州圖書館發現一本名為《南燼紀聞》的明代版手抄真本。陳大同認為,這一重大發現對研究北宋“靖康恥”這段歷史具有較高的史學價值和文學價值。
老教授無意中發現手抄珍本
退休十多年的陳大同老人是端州圖書館四樓典藏室的“熟客”,2月1日早上,他像往常一樣專心翻閱古典書籍,在一本名為《粵東十三家集》的目錄上,見到“手寫本”3個字,他眼睛一亮,因為古代手抄本目前已很少見了。陳大同翻出這本名為《南燼紀聞》的手抄本,細細翻閱早已發黃的書頁,愛不釋手。陳老翻閱眾多古籍資料查詢,推測該書為明代版手抄真本。
陳大同認為,發現該書意義重大。第一,《南燼紀聞》一書本身價值非常大,該書以日記形式,詳盡細致地記錄了從北宋靖康元年開始到天輔年間的一段歷史。在正史中,這一段歷史被一筆帶過,而這本書里,卻詳細記載了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二帝被擄后近十年的悲慘歷程。根據陳老推斷,至今這本書尚未被刻印,也尚未被著錄。
第二,從查證大量資料上看,《木樨軒藏書題記及書錄》(北京大學圖書館珍藏、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中對《南燼紀聞》一書有所記載,但書中所注《南燼紀聞》為“舊抄本【清抄本】”,也就是說,端州圖書館所藏為明抄本,甚為罕有,比當前已經記錄的藏本要早。而版本越早,其可信度越高。
第三,該書洋洋灑灑兩萬多字,以遒勁秀逸的行草手抄,可作書法欣賞,在本地實在是難得一見。有了這重大的發現之后,陳老用了9天時間,把約2.6萬字的《南燼紀聞》手抄一份以作深入研究。
《南燼紀聞》記載“靖康恥”歷史
該書記載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到天輔年間(公元1132)期間,金人攻陷宋朝都城汴梁(今河南開封),驅擄宋徽宗趙佶、宋欽宗趙桓二帝等數千人北返,移到五國城那段屈辱史。
此書開篇便有“《南燼紀聞》辛棄疾書著”之字樣,見此該書有可能出自宋代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之手。根據書中作序人宋翔鳳等人推斷,辛棄疾深諳二帝二后被北擄而飽受恥辱的歷史,寫下了《南燼紀聞》,后未對外發表傳播,更不忍公之于世,故此書為后世人暗中流傳,互相傳抄。
陳老稱,從印章上看,書中首頁序處蓋有“端州吳氏珍藏書籍金石之章”字樣,從這里可以推測出是清末名臣吳桂丹家藏書,即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祖上,并且手抄本的原件中有多個文人名家印鑒,因此可信度非常高.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