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聲:風骨鑄國魂
李延聲:風骨鑄國魂
李延聲:風骨鑄國魂
時間:2007-03-02 09:37:00 來源:
名家
>李延聲:風骨鑄國魂
 |
(東方時空):2006年10月21日,北京中國美術館,三幅巨大的中國畫占滿了美術館一樓圓廳的整個墻壁。一個個比真人還高大的歷史人物形象震住了每一個來參觀的人。而這還只是李延聲巨幅長卷《魂系山河》中的一部分。《魂系山河》全卷長65米,高2.8米,反映的是中國近代史上鴉片戰爭這一段志士仁人不屈抗爭的悲壯歷史。它是畫家李延聲醞釀了十年,又歷時兩年精心創作,最后完成于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
李延聲:整個畫卷是以悲劇來慶香港回歸的。以祭示慶,我要祭先烈,因為現在我們國家強盛了,這是因為一百年中華民族前赴后繼奮斗流血犧牲得來的。所以現在我們回歸了,我又想到了這段歷史。我想那就集中表現鴉片戰爭,就選擇最有典型的。
《魂系山河》全卷由《屈辱的條約》、《將士殉國記》、《銷煙氣如虹》,《慷慨賦同仇》,《三元里怒潮》,和《圓明園沉思》這六個部分組成。160多年前的鴉片戰爭波瀾壯闊的歷史風云被藝術地濃縮于這六幅厚重而激昂的畫卷之中。在《將士殉國記》這幅畫中,李延聲著力渲染了愛國將領關天培悲壯殉國的一幕。硝煙未散的戰場,死寂一片,李延聲獨具匠心地畫了一匹悲鳴的戰馬。戰馬的原型是關天培部下的坐騎,主人犧牲后,這匹節馬不吃不喝,最后悲鳴餓死。
李延聲:英國人把這個馬拉到香港去。它不吃不喝,一直望著大陸嘶鳴,后來餓死。所以后人刻了一個碑,叫節馬碑。我就把這個節馬畫在關天培犧牲旁邊,形成一個襯托,就是他的精神不死,好像這個節馬還帶奔騰,還在嘶鳴。這樣形成畫面一種節奏,這就是表現我們民族精神長存。
在《魂系山河》長卷中,《慷慨賦同仇》是李延聲創作時最費精力的一幅。畫面中,嚴復、魏源、鄧廷禎、林則徐、龔自珍、黃爵茲等九位中國近代史上的愛國先驅者仿佛剛從悲壯的歷史煙云中走來,如同群雕般凝重、傳神、散發著同仇敵愾的慷慨悲歌之氣。
李延聲:那么我在畫這個歷史人物畫中,我強調了他們一種陽剛之氣。所以在筆墨語言上,也強調一種筆的力量感,就是風骨。比如說,我塑造這個黃爵茲這個形象。他是慷慨陳辭,向皇帝進言要禁毒。所以我就是把他有一部分的線勾得很粗,完全和古代文人畫線是不一樣的了,這就是近似版畫了。但是有一部分線,又要有粗細的變化,形成一種反襯,然后塑造成形成他一種雕塑的感覺。林則徐也是這樣子。林則徐那個眼神,他這個眼睛,看得很遠,看得很深,但是也露出一種堅定的目光。要畫出這樣的感覺,所以我在畫他那個眼球的時候,是略微方一點。所以人家遠看,這個眼睛是充滿著一種昂揚的,一種堅定的目光。
強調風骨傳神,一直是李延聲的藝術主張。李延聲1969年畢業于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糸,先后師從于潘天壽、蔣兆和和黃胄等美術大家。在創作《魂系山河》之前,他創作過大量的歷史人物畫和礦工題材的人物畫。李延聲非常重視用毛筆寫生,為了讓《魂系山河》畫中人物更加傳神和具有生命情感,在兩年緊張的創作中,李延聲還用毛筆畫了大量的名人肖像速寫,以此錘煉自己筆下人物線條靈動的生命力。
李延聲:我覺得對真人畫的過程中,有一個好處:這個線條,它是有一種情感的。在這個畫的時候,你不是去考慮什么技法的了,你更多是考慮和對方情感的交流,幾乎忘記技巧了。那么我把這種體會,后來就用到歷史畫上,那么這個時候我感覺這個線條寫出來特別自由,而且和對象的精神結合得比較緊。
創作《魂系山河》這樣巨幅的長卷人物畫,在李延聲40多年的繪畫生涯中,也是第一次。當眾多的人物形象已經構思好時,李延聲發現自已遇到了一個最大的難題:60多米長的畫卷,用什么樣的藝術語言來統一風格形式?為此,李延聲陷入苦苦思索之中,他不停地勾畫草圖,又不停地撕掉重來,希望能尋找到靈感的火花。
李延聲:開始我還沒找到這個語言。后來在畫的過程中,畫稿子,因為這個畫比較長,所以撕來撕去紙,我覺得這個撕紙的感覺,一種殘破感很強烈。后來我就把這個用上去了,覺得很符合,第一眼看見這個畫面很殘破的,四分五裂!就形成一個國破家亡的感覺,這樣兩種語言,一個是殘破,一個是很有力做的水墨雕塑。這樣就把它組成了一個基調,《魂系山河》的基調。
從1995年到1997年,兩年七百多個日日夜夜,李延聲一直沉浸在巨大的創作激情之中。有一次,因為太投入作畫,他不慎從畫架上摔了下來,左腿韌帶撕裂,他沒有休息一天,一直忍著傷痛堅持作畫,兩年下來,李延聲滿頭黑發都變成了灰白。1997年5月,當《魂系山河》第一次與公眾見面時,贏得了社會各界普遍的稱贊。美術界稱它為中國歷史畫和人物畫的傳世之作,具有不可替代的藝術價值,是一部重大歷史題材的史詩性作品,。文化部還授予《慷慨賦同仇》“中國藝術大展”銀獎。
李延聲:作為藝術家自己呢,要有一個好的定位,那么你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才能無愧于這個時代。你光表現個人的一種喜怒哀樂,它這是一個小我。你要把個人的喜怒哀樂要和國家、和大眾、和民族相結合,你才是一個大我。你有了這個大我,你的構思和創作,你才有一個比較開闊的境地。
這里是位于北京圓明園以南、當年和圓明園一起被英法聯軍毀掉的暢春園遺址。四年前,“魂系山河世紀碑”在這里奠基,到明年,這里將樹立起以《魂系山河》長卷為藍本的百米巨幅雕塑,李延聲的《魂系山河》將會給更多的人帶來震撼和思索。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