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時嬉戲到現代奧運——賞奧運紀念銀幣
從兒時嬉戲到現代奧運——賞奧運紀念銀幣
從兒時嬉戲到現代奧運——賞奧運紀念銀幣
2008北京奧運的主題口號,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夢想起于何時,對于大多中國人而言,起于黃發垂髻的兒時,起于兒時簡單但玩之不厭的嬉戲之中。隨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我們對在中國本土舉辦世界體育盛會的渴望,也就越來越強烈。
正因為如此,當我們看到“第29屆奧運會”紀念銀幣時,立刻心頭一熱,眼睛一亮。“放風箏”、“跳山羊”、“滾鐵圈”、“踢毽子”等四款銀幣,把我們的記憶,一下子拉回到遙遠的兒童時代,又把我們期盼很久的“2008北京奧運”夢想,驟然推到眼前。這是一條情感之線,越扯越清晰,越扯越親切,也越扯越興奮。我們無法不為設計師如此精妙的構思暗暗叫好。
欣賞“第29屆奧運會”紀念銀幣,我們的心情,也同樣回到了兒童時代——兒時放飛風箏,以線牽引,心兒總是甜甜的,遠遠的。銀幣“放風箏”上胖胖的小男孩,是他,是你,也是我。放飛的心向天空飛越,那快樂之情,就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更高”精神。幼時的游戲,人多有人多的玩法,人少有人少的玩法。兩個人時,就可以“跳山羊”。男孩子歪著脖子躬在下面,女孩兒樂呵呵地從他背上越過。無論跳者還是躬者,能越過去就是快樂。隨時隨地都可進行的“跳山羊”,是孩子們彼此交流的快樂,也是合作默契的體驗。相比之下,男孩子更熱衷于滾鐵圈,頭彎成鉤形的粗鐵絲,推動鐵環往前滾動,想行多遠就行多遠。頭是高高而驕傲地昂著的,小腳跑得飛快,快樂也就生在這飛快的腳步中了。而踢毽子,多是女孩子的專利游戲。毽子用一枚方孔銅錢,半截鵝毛管,幾根五彩長雞毛,自己就可以動手做出來。胖胖的小丫頭,兩臂平伸,兩眼平視,腦袋上的兩根小辮子,隨毽子的起舞,一上一下活潑地甩動——孩子是什么,是未來奧林匹克運動的主體。孩子們的游戲,則是奧運會運動項目的原始表現。兩者一脈相承,體現了奧林匹克精神世代相傳并永遠向上的博大內涵。“放風箏”、“跳山羊”、“滾鐵圈”、“踢毽子”等四款銀幣,最大的成功,就是準確地展現了這種博大內涵。
欣賞“第29屆奧運會”紀念銀幣,還有另一大妙處,就是它完美地融入了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放風箏”中的風箏,其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傳說為哲學家墨翟所造,“研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而游戲“踢毽子”,早在漢代就開始在中原大地上流傳。兩千多年過去,到今天,它仍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而傳統文化用傳統形式來表現,更能彰顯出它獨特的魅力。四款“第29屆奧運會”紀念銀幣,畫面的三分之一處,用中國傳統民俗文化圖飾“中國結”來分割,左為銀幣畫面主體,右則用現代彩色工藝,相應鑄有紙風車、泥塑兔兒爺、雙魚掛飾和布老虎等充滿民間活力的傳統玩具造型。孩子們的游戲動態處理,傳統玩具造型靜態處理,一原色之樸素,一彩艷之鮮活,兩者相互間隔,相互映襯,不僅增加了錢幣畫面的節奏感,也更突出了它的傳統文化韻味。
金銀幣設計因材質、尺幅、制作等方面限制,通常有自己的慣用模式。中國金銀幣設計自上世紀70年代末開始以來,雖屢有突破,但起伏不大,眼光也十分狹窄。作為重大題材,“第29屆奧運會”紀念幣章幾年前就開始露臉,各方設計者為了出新,也是動盡了心思。其中雖不乏好作品,但平平者居多。由中國人民銀行推出的“第29屆奧運會”紀念銀幣(另有金幣、紀念幣),思路奇特,構圖新穎,設計別致,并緊扣“2008北京奧運”大主題。應該說,它是新中國金銀幣設計中的上乘之作,作為錢幣收藏者,我們無法不為之叫好。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