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這土地――訪國畫大師李延聲
我愛這土地――訪國畫大師李延聲
我愛這土地――訪國畫大師李延聲
采訪著名的畫家李延聲,聽說《中學生天地》這本雜志的創辦地點在杭州,李延聲深情地說:“我曾經在浙江美院(中國美院前身)度過了7年,那是我的黃金時代啊?!?
李延聲從13歲開始正式學畫,至今已有50年的畫齡了。2006年10月,他將在中國美術館舉辦自己的從藝50年畫作展覽,用他自己的話講,:“是向祖國和人民匯報自己的藝術成果?!?
這個說法在今天聽起來有些不習慣,可是當你隨著我一起了解了李延聲的成長和創作經歷后,就會理解祖國和人民在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心目中的地位。
畫出我的人生
引墨(以下簡稱墨):您出生在延安,什么樣的機緣讓您開始對繪畫感興趣?
李延聲(以下簡稱李):我是1943年出生在延安,當時處在抗戰的最艱苦時代。我父母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當教授。母親每天除了帶我,還要紡線——毛主席、周總理也參加紡線。大我好幾歲的李鵬他們,已經可以上幼兒園了。而我太小了,也不能進延安的幼兒園。那時候也沒什么可玩的,我母親就找個小樹棍給我,我便在地上亂畫,就這樣把畫畫的興趣給畫出來了。條件好一點可,我就擁有一個小鉛筆頭,在一些糊窗戶的爛紙上畫。
墨:幾歲離開延安的?
李:3歲離開延安,跟部隊到東北,父親是一支部隊的支隊長,當時這個支隊的直接領導是胡耀邦。1950年廣州解放后,我父親隨葉劍英一起到廣東。葉帥任命我父親為廣州文化接管委員會主任,我就和父親到了廣州。上小學三年級時,父親調到湖北中央第五中級黨校當校長,我又去了湖北武漢。
墨:是什么機會讓您走上了畫畫這條路?
李:1956年我小學畢業,正趕上中南美院附中招生。當時中國學習蘇聯,搞天才培養,在全國搞了3個實驗班,每個班招收40人,幾百人參加考試,我考上了,有了機會正式學習繪畫。
墨:您在你的學習中遇見許多名家大師,您和他們之間有怎樣的師承關系呢?
李:關山月先生是我的中學校長,他是嶺南派的代表人物。我記得上學那時經常去他家拜訪。后來,關山月先生每次到北京,我們都會見面。他強調的是到大自然去寫生。在畫法上,關先生對我影響很大。后來在浙江美院,潘天壽是我們學院的院長,雖然沒被他親自指點過,,但他的藝術觀點對我有深遠的影響,他強調民族精神,他的畫充滿了力量和陽剛之氣。李可染、葉淺予、蔣兆和是我讀研究生班的導師,也是對我直接產生影響的老師。黃胄則既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領導,當時我從中央美院畢業后,在中國畫研究院做黃老師的秘書。工作之余,在繪畫方面也得到黃老師的親自指導。同時我也幫助黃胄創建炎黃藝術館。
墨:繪畫在你成長中的地位是怎樣的?它和你的生活有怎樣的關聯?
李:人有了愛好,就不會感到空虛。放假時,好多人無所事事。我卻興致勃勃地去野外寫生。寫生對于我,就是一件愉快的事。畫畫也需要你用心去詮釋一些東西,告訴大家什么是美,什么是愛。我熱愛畫畫,畫畫是我的事業。我既得到了樂趣,又承擔著責任。
我的黃金時代
墨:當年念美院附中時,繪畫方面對你幫助最大的是什么?
李:念附中時我打了造型的基礎?;竟L畫來說至關重要。培養這種造型能力,需要畫石膏像,從畫球體、畫圓錐體等開始。這種從西方傳來的正規訓練,在當時很難得。
我喜歡中國畫,中國的傳統繪畫藝術歷史悠久,但中國畫就近幾百年來在山水畫和花鳥畫達到高峰的同時,人物畫卻衰敗了。我比較關注社會,喜歡人物畫,接受專業訓練后,這就特別想在中國畫的人物畫方面有所成就。
墨:您剛上美院附中,就有作品在媒體上發表了?
李:是,那時我上初一吧!“六一”兒童節,《湖北日報》的記者到我們學校來采訪,我的畫被他們選中了,還給了5塊錢的稿費,當時我非常興奮,還把錢藏了起來,舍不得花。
墨:那個時候,你們有課外讀物嗎?
李:我們當時有一本非常流行的書,叫《初升的太陽》,寫一個兒童畫家,十幾歲時去森林里寫生,不幸被一棵倒下的大樹砸中去世了。我們都很佩服他,希望自己也能像那個小畫家那樣,為了記錄美麗而不畏艱難。這就是我們那個時候追的“星”——一個對藝術無比熱愛的同齡人。另外,我還很崇拜齊白石和俄羅斯19世紀的畫家列賓、蘇里科夫。
墨:您附中畢業后直接考上大學了?
李:對,就是浙江美院,我在杭州待了7年。所以看到浙江杭州的《中學生天地》,很有感情。我在大學里是優秀的學生,曾作為浙美唯一的學生代表到北京去見毛主席。
墨:當時見到毛主席,是怎樣的心情啊?
李:那是第18屆全國學生代表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在人民大會堂接見我們。見到毛主席時,我高聲歡呼,非常激動。我記得主席出來的時候,人民大會堂的燈光照在主席的額頭和臉上,他顯得神采奕奕很有智慧。周總理給我的印象是眉毛修長,英俊干練。
墨:大學畢業后,為什么選擇去山西煤礦?
李:我們那個時候十年寒窗苦讀后,每月只掙四十三塊五,很窮的。不像現在,畢業后動輒就要幾千塊錢的工資,要去外企,要留在北京。那個時候黨號召去哪里就去哪里,沒有任何個人想法。我主動要求去煤礦,去最艱苦的地方,這樣我離開了美麗的西子湖畔直奔山西煤礦。我在山西的一些畫作,當年就入選全國美展。從美術史的角度來說,國畫中表現礦工的作品前所未有,我卻想展現新中國的煤礦工人翻身作主人之后的勞動。那段時間,有很多人為這個國家奉獻了自己的青春,現在我們也應該強調這個,強調一個人應該為國家為社會做貢獻。
做人民的藝術家
墨:您覺得哪些品質可以幫助一個人獲得成就?
李:想要成為一個有成就的人,就要肯吃苦,腳踏實地。任何一個藝術家的成功,都要和人民的生活緊密聯系。很多成功的藝術家,比如黃胄,他很小就跑到西北,在一個叫趙望云的畫家家里打工,有空學學畫。那時候沒有人表現西北,他表現西北?,F在畫界對黃胄的評價很高,他的畫價一路飆升。這是因為他的畫有創新,也有生活帶來的創作靈感。中學生要明白,藝術家更多享受的是精神上的樂趣,雖然藝術創作生活充滿了艱苦,但是精神愉快。很多老前輩經常向我們說起延安的生活,雖然物質艱苦,但精神絕對是愉快的。
墨:您的作品經常被國家領導人作為國禮贈送外國政要,對這件事您怎么看?
李:這是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的一個途徑,在世界格局中,中國最有優勢的就是文化。如今中國在與世界交往中文化的力量功不可沒。比如中法文化年就非常成功。法國總統希拉克非常喜愛中國文化。1994年我在巴黎辦畫展時,他正準備競選總統。希拉克傳記的作者約我為他書寫杜甫的詩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后來希拉克競選成功了,我寫了一對條幅并畫了一幅杜甫登泰山的畫送給他,他非常高興地給我寫來了感謝信。1997年,希拉克訪華,特意宴請了中國的幾位藝術家,有王蒙、陳凱歌和我。席間,希拉克大談中國文化,還對陳凱歌導演說希望陳能拍攝關于李白、杜甫的電影。1997年底,我到美國辦畫展,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秦華孫大使將我的一幅“鹿娃圖”贈送給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安南后來給我寫信,稱作品有“美妙的意境”。這都是中華文化的魅力吧!
我已經很久沒有聽到我的采訪對象頻頻提起“國家”、“人民”、“創作”、“創新”,“繼承中國的文化”這樣的字眼。李延聲作為一個可能在中國繪畫史上留下名字的重要畫家,打動我的不是他如雷貫耳的名氣,而是他對祖國的這份深情。與他的談話,引發了我對中國文化的驕傲。
這些事情,我們不是講的太多了,而是講的太少了。
李延聲:現為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享受國務院頒發的專家特殊津貼。先后師從關山月、潘天壽、蔣兆和、葉淺予、李可染、黃胄等大師,曾就讀于廣州美院附中,浙江美院及中央美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班。李延聲擅長寫意人物畫,兼及翎毛、花鳥、山水,尤其以畫鹿最為精到。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重要展覽并獲獎。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出訪創作國禮贈送外國政要。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