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實油畫的藝術市場情況
寫實油畫的藝術市場情況
寫實油畫的藝術市場情況
在中國油畫市場的進程中,2005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年份。在這一年,中國油畫市場真正構建和鞏固了屬于自己的營盤,不再因自己是西方舶來藝術而羞答答地和其它門類的藝術品摻和在一起,并且體現出更加強勁的擴展勢頭。從1994年到2002年間,中國油畫市場一片欣欣向榮,發展的勢頭呈平穩上升的趨勢,作品的市場價格增幅一般都在50%以內。2003年到2005年的短短3年間,中國的油畫市場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一片本已紅火的藝術品市場上,沖撞出最為絢麗的新天地,被出現了被人們驚嘆為“井噴”現象。其中寫實油畫作為拍賣場上的絕對主角,在拍場上一路走高。大部分的中國知名油畫家的寫實作品市場增值達到200%以上,其中林風眠、羅中立、吳冠中、王沂東和劉小冬等人的作品的增幅更是達到驚人的400至500%。
2006年由于海外歐美市場出現了大批中國當代藝術的購買群,因而在國際市場的推動以及中國當代藝術成為投資回報快速通道的情況下,國內的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寫實油畫數量激增,但成交率卻不盡人意的現象。一些之前看好的作品紛紛流拍。2007年紐約蘇富比的春拍中,將推出相當數量的寫實油畫,一年前,中國當代藝術正是從這里起步。這次拍賣相信將為所有關心寫實油畫的人們共同關注,因為它的成敗在一定意義上意味著當下寫實油畫市場動向。
寫實油畫與近現代中國書畫的市場較量
由中國藝術研究院等聯合主辦的“中國寫實畫派年展”已經連續舉辦兩次,在學術上是否已形成“寫實畫派”至今還無定論。正如靳尚誼先生所說,畫派應該是后世研究者或評論家根據某個時期的藝術創作狀況等命名的,而不是當代人或藝術家們自行“分封”。但從參與“寫實畫派年展”的藝術家來看,卻已經代表了市場上對寫實油畫的基本印象,北京的艾軒、楊飛云、王沂東、劉孔喜、龍力游、翁偉等,上海的陳逸飛、徐芒耀,四川的何多苓,廣東的郭潤文和湖北的冷軍,他們的作品是炙手可熱的,都是響鐺鐺的領軍人物。
早在10多年前,中國嘉德就設立中國油畫雕塑專場拍賣,“那時的說法是油畫再好也是西方的,中國人能接受嗎?我們堅持做油畫十年,可以說才大規模地得到認可。”嘉德副總經理寇勤如是說。
十年或許是個過于漫長的概念,即便是在2005年春拍之前,國內設有油畫雕塑專場的拍賣公司依然屈指可數。老字號朵云軒雖在1997年時就曾推出油畫拍賣,但正式確立為專場,還是在2005年春拍時。“油畫跟中國書畫相比才剛開始成長,現在期望它在經濟收益上做得多好也是太理想化,但是作為非常重要的一個門類,既然我們已經條件完善,就應該出手,再等到秋拍恐怕要錯失良機。”這是當時的朵云軒拍賣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盧輔圣的答案。事實上,首次拍賣的成績既證明朵云軒的拍賣是抓住了良機,并且以寫實油畫為主的這類拍賣迎來了經濟上的春天。
在2005年嘉德油畫雕塑專場拍賣現場的人,恐怕很難忘記當時寫實油畫等拍賣的火爆,陳逸飛這位寫實油畫的市場代表人物,一幅《有陽光的日子》以440萬元的高價成交,創造他作品的新紀錄,引起諸多關注。當時的嘉德油畫部主管高原表示,這個成績既是藏家對剛去世的陳逸飛的追思,也說明油畫市場的春天到了,因為整個油畫專場的總成交達7000多萬元,是11年來最高的一次。
在2006年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中,王沂東的《新娘》和艾軒的《鴿子飛離分水嶺》都以460萬元的價格成交,按照拍賣公司提供的資料,他們的購買者都是美國收藏家。目前,在短短的一年里,幾乎國內所有的拍賣公司,都設立了油畫專場,其中的寫實油畫都占到相當比例。尤其是在近現代中國書畫的低谷中,寫實油畫日漸成為新的收藏門類,并被很多人看作引導拍賣業走高的新希望。
當代藝術挑戰寫實油畫地位
“打敗”近現代書畫可以說是市場的機遇,而在2006年秋拍遇到當代藝術的挑戰更多的是歷史的考驗。2006年紐約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專場”以當代藝術為主,好像已經在向寫實油畫宣戰。中國嘉德將“中國當代二十年”獨立出來,和中國油畫雕塑專場分庭抗禮。
雖然從成交數據來看嘉德的油畫及雕塑專場與中國當代二十年,差別不大,但無論是從現場的人氣還是拍賣前后的影響來看,后者都占據優勢地位。與之前的行情相比,“寫實畫派”代表人物的作品成交并不理想,匡時、華辰和誠軒等的拍賣中,也出現了寫實油畫大量流拍的狀況。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寫實畫派”的很多畫家,尤其是頂級畫家并沒有任何藝術中介機構代理,一般是畫家跟收藏家或拍賣公司直接發生關系,或由分散的收藏家掌握作品,雖然這讓畫家可以實現利益的最大化,但經營基本是一盤散沙,缺少規劃,市場出現滑坡跡象時,也就少有人來“護盤”,這是原因之一。也有人認為,收藏家對于“寫實畫派”的追捧更集中于精品,活躍期的價值概念不是一直通用的,對“寫實畫派”心理期待值太高也有影響。
事實上,香港蘇富比已進行的多場中國當代藝術的拍賣中,既包括以常玉為代表老油畫,也有朱德群、趙無極等的抽象繪畫,更多的是當代藝術,卻從未涉及所謂“寫實畫派”意義上的這類油畫。在2006年的秋季拍賣中,紐約蘇富比上拍了多張陳逸飛的作品,同時還有陳丹青的畫作,但也僅僅局限于這兩人。按照其主管張曉明的說法今年的紐約蘇富比“亞洲當代藝術專場”上,將有相當部分的寫實油畫上拍。這是否會為寫實油畫市場扭轉乾坤?
拍賣還是有眾多偶然性和想象力的活動,每一件作品是否順利成交,都是各種力共同作用的結果。與當代藝術相比,寫實油畫的衡量標準較為成熟,“寫實畫派”代表人物的優秀作品是很多收藏家和畫家不愿出手的,一旦露面也必然會引起轟動。但這并不表示,只要扣上了寫實的帽子,就可以直接與多少現金劃等號,在這樣的心態下,“寫實畫派”作品還是會穩定增長的。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