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會佩幣有玄機
天地會佩幣有玄機
天地會佩幣有玄機
筆者所藏的一枚天地會佩幣,其“錢文”可謂一絕。此佩幣無紀值、紀年、鑄地,非流通之幣,天地會借古錢之形,傳行事之意特鑄此佩幣。
此幣穿孔為“口”字,正面四字共用,“佳五矢止”與“口”組合,實為“唯吾知足”(自穿右逆時針旋讀)四字。我國民間若遇絕密之事,往往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守口如瓶。此處“唯我知”而隱去“天地”二字,會名就隱藏其中了;此幣背面二字為“紉佩”,即佩于衣上之用。“紉”意一為穿針引線,二為用針縫紉,三為用于書信,“紉佩”為感激佩服,至紉高誼。一方面“唯吾知”——“足”矣,是告誡佩者要嚴守天地會的秘密,萬一此幣落入統(tǒng)治者手中,也因難解其中奧妙,利于保全佩者;此幣是專為其首領掛佩而鑄造,另一方面“紉佩”二字提醒天地會首領互相感激佩服,至紉高誼,為了“天地會”活動,不忘“穿針引線”。這也透露出天地會的行事規(guī)則,大概是天地會得以一度發(fā)展壯大,在歷史上能長期存在的一個要訣。
傳說康熙年間,西番入侵中原,福建少林寺寺僧應征破敵。回京后既不愿為官,也不肯受賞,仍歸于少林寺靜修,后遭奸人誣陷,少林寺被清廷焚毀,幸存的五位僧人在廣東惠州長安寺巧遇好漢歃血為盟,矢志“反清復明”,于是出現(xiàn)了“天地會”。另有一說是清康、乾年間,漳州大量破產的農民和鹽民互相扶持,天地會應運而生。
天地會,是清代民間秘密結社之一。因它崇尚“拜天為父,拜地為母”,故名天地會;又因它以“反清復明”為宗旨,而明太祖號為“洪武”,故對內又稱“洪門”。因其反清,清廷鎮(zhèn)壓日趨加劇,清初刑律有所反映,如順治初年,刑律對“異姓結拜兄弟者”只“處以鞭一百”,到順治十八年即改為“凡歃血為盟、焚表結拜弟兄者即正法”;康熙年間的《大清律例》中對此又作了更嚴酷的規(guī)定。因此,天地會必須秘密行事,此幣應勢而生。
筆者所藏此幣,外徑3.4厘米、內徑2.8厘米、穿徑0.7厘米、厚為0.2厘米,書體為篆字,古樸秀美,鑄工精良,傳世僅數(shù)枚,當為一寶。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wǎng)”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wǎng)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wǎng)”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wǎng),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wǎng)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