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乃斌和他的藝術精神世界----叢邑
鄧乃斌和他的藝術精神世界----叢邑
鄧乃斌和他的藝術精神世界----叢邑
時間:2007-02-15 10:38:00 來源:
名家
>鄧乃斌和他的藝術精神世界----叢邑
鄧乃斌和他的藝術精神世界
叢邑
藝如其人,鄧乃斌的藝術創作絕對是他個性的充分再現:文氣、深厚、自由與不羈。多年來,鄧乃斌游蕩在花鳥大寫意、鋼筆線描、書法篆刻和詩歌散文之間,有意無意、時斷時續,未曾刻意追求所謂風格,也未曾計較個人的成敗得失。相反地,由于他能自由自在無羈無束地悠游其間,倒還使得他真正的理解并享受藝術的精髓和樂趣。
鄧乃斌具有典型的文人情結,澹泊名利,倚重情感,傲骨柔腸,俠肝義膽。他的書畫創作自然地表露出這些特質。讀畫如讀人,賞書如賞神,因而他的讀者常常是通過作品來了解其人,而由他的品格觀照其作品,兩相互映,意趣自生。
鄧乃斌從來都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把自己的創作截然地和養家糊口分開,耕耘為放縱情感和實現理想的自由地。他把自己關進那間被稱為‘不羈巢’ 的畫室,仿佛進入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天地,為每一片秋葉發表感嘆,為每一根線條注入思維。過去他曾經是一位有成就的青年詩人,現在他仍然用詩人的情感書畫他的藝術世界。
毫無疑問,鄧乃斌屬于那種才華橫溢的藝術作者。他的靈光一閃經常會有讓人詫異的表現,這在他的書畫創作中尤為顯見。乃斌的花鳥大寫意作品并非我們常見的題材和內容,他回避那些司空見慣的花鳥蟲魚,而是拈吟他從遙遠的草原和山野之中采擷而來的不知名的飛禽瓜果和枯木老藤。他把這些野味提煉成他所鐘愛的線質和形式,賦予其新的生命;他熱衷于在紛亂的線條和單純的色彩當中構建屬于他自己的秩序和語言;他游弋于秦漢、宋元、明清的悠然自得與塞尚、蒙德里安、米羅的激進火熱之間,編織亦真亦幻的藝術烏托邦。
乃斌喜歡背著畫板和相機深入于密林山寨和窮鄉僻壤,特別留連于少數民族的獨特文化。他從那些風格的建筑、奇異的文字、斑斕的服飾、古怪的民俗中吮吸了大量的藝術源泉。浸淫于漢文化古老傳統中的他時常被少數民族的原始藝術所征服,變得更為反叛和粗獷。
乃斌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近二十年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的職業生涯使他有能力去成為一名偉大的教育家而非藝術大師。他自己也這樣認為,因為他與兒童的精神世界和表達方式建立了良好的溝通與理解。兒童的天真稚趣和質樸率意常常成為他最直接的老師,使他的藝術源泉不會枯竭。他教學生創作正是基于對學生的充分了解和認可。他特別注重保護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自我意識,引導學生學會觀察、感受和表現。多少年來,他風雨無阻地利用休息時間帶領學生穿梭于大街小巷,游弋在車站市場,描繪著那些古老的建筑,典雅的庭園,熱鬧的街市,和平凡的人群……寒來暑往,他把一個個學子從稚嫩幼童帶入寬廣的藝術殿堂,不少學生因此成了美術專業人才,他的學生隊伍也一天天壯大起來。
鄧乃斌沉浸在他自己的藝術精神世界之中,默默無聲,并無金戈鐵馬劍拔弩張之勢。他喜歡這種滋味,此中樂趣,只有他自己心里最受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