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化藝術家聯名呼吁:書畫市場也要打假
河北省文化藝術家聯名呼吁:書畫市場也要打假
河北省文化藝術家聯名呼吁:書畫市場也要打假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我省書協副主席、藝術發展委員會主任陳茂才聯名李麗、齊大征、宋聚豐等28位委員,向大會提交提案:書畫也要打假!為什么提案倡議者要如此堅決地反對書畫造假行為呢?
當前藝術品投資已被公認為是繼股票、房地產之后的第三大投資領域,從書畫市場異常火爆的場面便可窺見一斑。但越炒越熱的市場需求也為造假行為提供了市場基礎,當前供不應求的書畫市場中充斥著魚目混珠、以偽充真的現象和陷阱。著名畫家、國畫大師李苦禪之子李燕說,市場上流通的其父的作品80%是贗品;畫家何海霞也心痛地慨嘆:“我在香港的一次拍賣會上,看到了200多幅畫作,其中老一輩畫壇巨匠的畫應有盡有,可惜的是,沒有一張是真跡!”目前,假書畫的泛濫之勢已經非常嚴重,在省會,連一些很有聲望的書畫店也出現了假冒偽劣的作品。
陳茂才也深受其害。在一家拍賣公司的網站上,赫然放著署名為陳茂才的兩幅書法作品,陳茂才說:“這哪里是我的作品,純粹是‘欺世盜名’。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取得了一點點成就,人家卻毫不費力地模仿我們的作品,署上我們的名字,去賣大價錢,欺騙消費者,也破壞了我們的名譽。”
假書畫的確令不法造假者獲得了不菲的收入,但帶給更多人的卻是煩惱和傷害。對于收藏者而言,他們本身十分熱衷于收集名人書畫作品,并為此付出了很多財力和精力,但當其收藏品被鑒定為贗品時,對他們的打擊可想而知;對于書畫家而言,偽造的作品流于市場,不但損害了原創者的利益,也侵害了著作人的版權。著名書法家李鐸說,被別人假冒的情況很多,一些書法作品明明不是自己寫的,拍賣行硬是拿去拍賣;著名畫家吳冠中用“哀莫大于心死”的無奈之詞表達自己的憤怒。
造假行為不利于文化市場的繁榮發展,也給我國的對外交流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鑒于國內書畫贗品泛濫的嚴重現狀,國外一些著名的拍賣行已經宣布停止拍賣中國書畫作品,這一近乎封殺式的舉動,使中國藝術“走向世界”的口號幾乎成為一句空話。
陳茂才先生認為,假冒偽劣書畫作品的泛濫與一些不正之風不無關系。隨著我們國家反腐力度的加大,行賄送錢的形式已流于庸俗,有些人便改換手法,改送高價、顯高雅的書畫藝術品,這就為假書畫提供了更大的市場需求。同時,市場失范,缺少有效的監管機制,打擊乏力,也使得造假者有恃無恐。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他們鋌而走險,令書畫造假大行其道,出現了規模化、集團化、專業化的隊伍,并漸已形成了一個產業鏈。中國畫研究院研究員陳履生說:“以前造假的手段跟現在比真是小巫見大巫。我舉個例子,現在仿傅抱石先生的作品,分工是很細的。比如說你精于他的山水,那山水你來仿,如果你的書法不行,有人專門臨摹傅先生的書法,仿好了作品后再有人來落款。長此以往,形成規模化。”
打假維權,才能繁榮創作。政府重視、執法到位、媒體配合、社會參與,一個都不能少。陳茂才等人在政協提案中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政府出臺強有力的政策措施凈化市場,維護收藏者和原創者的權益,給真畫開綠燈,存疑者開黃燈,假畫亮紅燈,有效遏制踐踏知識產權的行為,嚴厲懲處制假售假者;增強法律保障,加大著作權法等有關政策法規的宣傳力度;培養一支鑒定隊伍,提高人們的鑒別能力;同時,消費者、著作人自己也要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將侵害自身財產和版權的行為訴諸法律,及時索賠或者舉報。
藝術不容褻瀆,權利必須維護,這樣我們的文化市場才能健康有序地發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