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看頭的美國當代作品
最有看頭的美國當代作品
最有看頭的美國當代作品
時間:2007-02-14 14:30:00 來源:Tom
收藏
>最有看頭的美國當代作品
巴尼在美國300年藝術展上的電影裝置
中國美術館舉辦的美國300年藝術展共有132件作品,涵蓋了殖民時期迄今的300年歷史。如果說到當代的藝術,應該是馬修·巴尼的電影裝置《懸絲》最有看頭。
這部作品說是電影,它有劇情、劇中人物,說是裝置,因為它里面包含了作者巴尼制作的各種雕塑、照片、物件和創作的繪畫,包括他本人也化妝成神人同體的形象,成為一部由內外結構環繞的宏大系統。說它宏大,是因為它的制作或拍攝花去了近十年的工夫,在古根海姆藝術基金會支持下從1994年開始,一直持續到2004年不斷拍攝各種鏡頭,完成了由五個循環部分組成的作品。在制作過程中,不斷在世界各地播放、展出,成為影響廣泛的巴尼神話,引發了當代藝術功能與結構的爭論。這部《懸絲》也被寫入當代藝術史中,算是當代藝術的一部經典作品。
在多數情況下,這部作品被看作電影,它像一部先鋒電影,有完整的電影敘事和情節,但它的制作卻又加入了各種其他藝術元素,將作品的拍攝與現實的當代藝術結合起來,作品中的藝術作品和藝術行為也是生活中的藝術品和行為,而且是影響更大、意圖更明確的藝術。或者說它綜合地借用了電影的拍攝技術,把多種藝術元素組合成一個史詩般的當代藝術作品。它是自成一體的,就像現代詩人艾略特的《荒原》構建了現代西方社會的文明景象一樣,巴尼的《懸絲》則創造了一個圖像神話王國,里面融入了各種的藝術想象,讓人類的歷史圖景植入其中,創造了一個封閉的美學循環系統,用象征的方法暗示著性、孕育、出生以及死亡,編織出一個穿插著生物學、電影、建筑和美國歷史的神秘世界。
馬修·巴尼生于1967年,1989年耶魯大學畢業。巴尼的早期作品探索了多媒體藝術實踐中物理的極限,如長電影、video裝置、雕塑、攝影和繪畫。他在裝置作品中經常展現自己與各種構建的物品的互動關系,表演身體的機能,如爬過美術館懸吊屋頂。1992年,巴尼將一些幻想出來的物品放進作品中,這種姿態預示了他后來的敘事電影的語言。巴尼因此成為當代藝術的杰出代表,這部作品引起的藝術思考持續至今。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