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邪玉獸 祈福納祥
辟邪玉獸 祈福納祥
辟邪玉獸 祈福納祥
在中國歷代動物的玉飾品中,有的作品是寫實的,有的是先人想像的。例如龍生九子之一和辟邪等。辟邪,又稱異獸或 端,是一種傳說的怪獸,據說可以驅鬼辟魔、辟除邪穢、辟兇去惡等等,給人們帶來祥瑞。關于辟邪的論述,古籍中早有所述。《山海經》載:“辟邪之獸,來自海東神獸,能知人之忠佞不直者,觸而殺之。”據現史論證,它出現于西漢時期。
玉辟邪的造型頭部像獅、虎。有的頭似馬,長有犀牛的角、牛馬的蹄和羊的須,是集猛獸和家畜于一體的靈異之獸。
東漢至魏晉的玉辟邪受當時初來佛教的影響和羽化仙人的思潮,在漢魏時期的玉辟邪身上大有所現。當時絕大多數的玉辟邪身上都帶有隱起的羽翼,又在其上勾勒出漢代游絲毛雕的細陰線紋。其他特征為頭像馬的脖子長;頭似獅虎的頸短。身體臃腫而凸胸,兩眼圓睜,眼珠呈球狀,張口露齒亮舌、呲口獠牙面目猙獰兇狠,四肢短小,頭頂中部有獨角,頜下有須尾垂于地;有的呈跪臥狀,但多數為臥伏狀或葡行待撲狀。
西漢的玉辟邪酷似現藏美國哈佛大學福格美術館的我國戰國時期的圓雕玉獸為戰國圓雕玉獸拓片),其造型砣磨勾勒流暢如水,做昂首前視狀;頭似鹿頭扁而前伸,眼珠圓睜、目光炯射;張口露齒、尖牙鋒銳;昂首挺胸、前爪待撲;后足欲躍、長尾力卷,充分表現出西漢時期的圓雕動物與戰國圓雕動物的諸多共性,即動物首先觀其爪,再視其牙齒的尖銳程度,也就是局部的扎手感,再有就是動物類造型觀其肌肉是否遒勁、兇悍無比。
漢魏以后的玉辟邪隨著長年戰亂不斷及無禮儀制度的琢玉濫制,制作工藝大不膠戰、漢,但此題材卻不斷沿襲,至清代由辟邪演變為“ 端”,既獨角的神獸、異獸。由此可見意取驅邪辟魔的辟邪,是歷代人們的美好祈盼。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