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中國還沒真正的收藏家
馬未都:中國還沒真正的收藏家
馬未都:中國還沒真正的收藏家
時間:2007-02-07 00:00:00 來源:新京報
名家
>馬未都:中國還沒真正的收藏家
現在收藏生態不是很健康。我們大多數介入收藏領域里的人,都屬于投資者,這個比例過大。西方的比例比較低。西方收藏家的比例大大高于投資者。類似現在很多藝術專場的拍賣,都是西方收藏了一個世紀以上的東西。
對于收藏,有兩個概念,一個是“在途”,一個是“在庫”。在庫,是指進入博物館,或是大收藏家那里,大收藏家生前是不會賣自己的收藏品的。在途,都是經紀人買的,或是投資者買的。西方一般情況下,在庫比例超過在途,但我們正好相反。真正愿意收藏、玩得起買得起的收藏家很少。
中國拍賣公司的熱正好是我們“在途”的一個注解。我們大部分人在途,是為了投資,所以便到拍賣市場,看它的拍賣指數、競爭程度,看到有人爭就搶,沒有自己的主見。西方收藏家跟經紀人、畫廊、古董商都非常熟,像朋友一樣交往。
他們跟經紀人打交道,而不是跟拍賣行打交道。西方很多大收藏家一生都沒有進過拍賣行。
造成我們的收藏家還算不上真正的收藏家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現在的富裕不是真正的富裕,畢竟才一代人都不到。中國改革開放才20多年,真正富裕不到10多年。1995年以前,中國大部分人都沒錢。美歐收藏家大都是200年的積累,幾代人的積累。他們收藏完全不是為了投資,而是對藝術品、收藏品的消費。去年有個美國人花了2000萬美元從法國買了幅畫,但法國政府不允許這件作品出境,之后買家通過一個基金跟對方達成協議,把錢打到基金中,畫暫寄在他家,買家死后畫還是送回法國。這才是真正的收藏家,他買畫就是為了欣賞,跟是否升值沒關系。
這里面還有個觀念問題。西方人會將藝術品、文物的消費視為其一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我們離真正的收藏家還有漫長的距離。中國將收藏視為一種享受,最快也需要20年至50年時間,那時才會有真正欣賞文物的貴族。
當然,任何一個行業因為經濟問題,都會迅速進入一個混亂狀態,“大亂達到大治”。我們的收藏界可能還有幾年亂哄哄的局面,以后就會慢慢地處理、治理,大量拍賣行就不能生存。我們現在拍賣行太多,中國光北京就有50多家拍賣行。還是那句話,中國收藏市場還是個投資市場,不是真正的收藏市場,我們在藝術修養、陶冶、欣賞比例上投入得還不夠。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