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撲面新意盎然 秦忠明宣紙油畫解讀
古風撲面新意盎然 秦忠明宣紙油畫解讀
古風撲面新意盎然 秦忠明宣紙油畫解讀
上世紀七十年代,學西畫的秦忠明赴敦煌采風,被莫高窟藝術瑰寶所震撼,萌發了再現敦煌壁畫神韻的創作沖動,經無數次探索實踐,領悟到積淀著歷史和自然之特殊美的古畫內涵,以中國畫的宣紙和西洋畫的油料,配以獨特的繪畫工具,首創出極具“文物”效果的宣紙油畫,似古卻新,雖殘猶美。其畫誠如羅丹所言:有一種比美的東西更美的東西,這就是美麗東西的殘余。程十發大師為其題詞“中華藝術之夢”。秦不解:“為什么是夢?”大師笑曰:“你的畫猶如美妙變幻的夢境,給人以更多的回味余地。”
時序流轉,“宣紙油畫如何與時俱進”成了秦忠明時常思索的課題。他認為:創新一定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要洋為中用,古為今用,靈魂要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根基;同時,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與現代人生存環境相協調。有理念有實踐,宣紙油畫果然彌久常新,一直為海內外機構和藏家賞識,畫家十余次應邀赴美、法、德、日等國和港臺地區辦展,廣受贊譽。
《箜篌樂伎》中,樂伎服飾博采盛唐麗裝,臉上貼片和幸福痣源自印度,琴飾鳳頭,嘴含近年流行之中國結,印章則凸顯中國畫獨具的韻味,流暢的中國傳統白描線條勾勒出樂伎陶醉于樂曲的神態,而撥動琴弦的手指間似有迷人的古樂飄出……《紅山玉龍》是畫家奉獻給丁亥豬年之禮,取材于遼寧、內蒙古紅山文化出土玉器。豬首龍形玉掛件居中,兩側為云紋玉爿,魚鳥玉飾列中下部左右,巧妙組合構成了富麗華美富含節奏感、裝飾性的畫面;玉質之細嫩似可觸摸,而斑駁的印痕又有年代久遠之感;湖藍底色恰似深邃星宇,在歷史長河中“紅山文化”四字隱約可辨,發人幽思;此畫色比強烈,油色滲透,觀感佳美,堪稱中國式抽象畫。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