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的光影記錄—沙龍主題展
當代藝術的光影記錄—沙龍主題展
當代藝術的光影記錄—沙龍主題展
當代藝術,個性張揚,光怪陸離,身處其中的人是怎樣看待周遭的世界呢? 2007年第五屆上海春季藝術沙龍將推出兩大當代藝術專題展,為您展現當代藝術的不同側面。
今年的4月,谷雨時節,在此萬物蘇醒的季節,一大群年輕藝術家的當代作品將集體出現在第五屆上海春季藝術沙龍上。“紅日初升,其道大光”,這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如初升之朝陽,必將在不遠的將來成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主力軍。“非常印象——中國‘后生代’油畫邀請展”和“變異的圖像——中國當代油畫邀請展”是沙龍對當代藝術進行的一次光影記錄,從中可以看到,藝術作為現代人精神生活的一種詮釋,正是當代藝術家個性和靈魂的真實呈現。
“非常印象——中國‘后生代’油畫邀請展” 就是一個展示這一群年輕藝術家的平臺。張晨初作為“70年代”具象繪畫的領軍人物,運用抽象、晃動著的光斑,把瞬間定格為永恒。在《新“商官學工農”》系列中,人物臉上“五角星”形的光斑不僅僅是畫家形式語言的創新,更是表現人物精神世界的一個載體。這種突破式的繪畫語言,使作品在表達深刻內涵的同時,并不感到沉重和壓抑,在自然寫實的描繪中,增添了明亮的色感。
李繼開的作品似乎更具有現實意義,如何表達在如今這個時代的“自我痛苦”,卻又避免過分的深沉?我們在《小妖怪》中尋找到一種相互矛盾的視覺體驗——漫畫式的小人充滿著痛苦感,使觀賞者的愉悅卻又沉重的心情奇妙的保持著一種平衡。
南方的作品,首先在色彩上是明亮的,粉嫩的色調使主體的刻畫變得可愛,卻又在瞬間出現一個極為不協調的物件,使整幅作品在意識上陷入了灰色。
而劉玉潔和吳迪迪都選擇在主體的刻畫方式上用“童真”來表現“晦暗”,這種充滿矛盾的視覺體驗、希望與絕望并存的創作態度,是當代藝術絕對突出的特點。所以我們又看到了這樣一群年輕人,選擇在喧囂、繁華的世界中,探尋世界最本質、最真實的內在,他們選擇用“變異”、“夸張”的藝術語言實踐他們對于中國當代藝術的理解。在“變異的圖像——中國當代油畫邀請展”中可以看到:
尹朝陽作為20世紀90年代末新繪畫浪潮中的代表性人物,通過一系列的作品,以當下的青年人為主題,以夸張的視覺敘事、帶有影像元素的寫實風格手段,深刻而鮮明的強調了如今年輕人特殊的生活狀態,引起各界的廣泛關注。
韋嘉在《我們這個時代》系列中,人物的描繪有著一種“病態”的變形,猶如莫迪里阿尼的傷感的美人,在兒童畫般天真的形式中透露著一個沉重而無意識的世界。
葉強似乎對中心充滿恐懼,形象被切斷與割裂也無所謂。消解中心的結果,使他的畫面彌漫著一種突兀、濃烈和古怪的詩意,漸漸把人引入夢境。
賈藹力喜歡以后工業文明為主體描繪對象,在空曠、優美的環境中凸現缺憾、無奈、絕望甚至是死亡,作品由個人的情緒指向公共的社會責任,這種意義的多元與延伸性使其具有當代性的特質。
秦琦、李季和屠洪濤的作品堅持傳統的寫實繪畫,從自身周圍所發生的經驗中尋求新的主體、符號和語言方式,給人們以新的啟示,可以說,他們為傳統現實主義的當代性作出了努力。
而沈娜、楊帆、黃鶯、熊莉鈞這一批年輕的女性畫家,以女性特有的細膩、敏感,描繪了一些以前從未出現過的新一代女性形象,在藝術形態和趣味上,表現了常態之外的優美和雅致。
朱海的作品把“眼”與肉體隨意結合而創造出一種異樣的怪物,不舒服的形象被藝術家刻意描繪的非常美麗,欣賞者與作品之間的對話極具心理的對抗,注視與被注視,似乎總有種不安的感覺。在參展“變異的圖像——中國當代油畫邀請展”的28位年輕藝術家的作品中,都透出了-*這樣一絲不和諧的味道,猶如喧囂、繁華背后的灰色空間,卻引起我們更大的注意力。
在這些充滿青春氣息、語言獨特的當代作品中,我們看到,大批大批的青年藝術家在為當代新藝術實踐而作出的努力,不管他們的作品究竟如何,光是這種精神——敢于自我審視,用與眾不同的方式表現客觀世界的這種勇氣,就是值得我們去肯定的。
上海春季藝術沙龍以鮮明的學術導向、積極的社會效應、國際化的操作規范,來廣泛的普及這些當代藝術。當代藝術不僅僅屬于少數人群,而是屬于整個社會。在這里,讓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與市場更接近,與社會各階層的藝術愛好者進行更近距離的交流。如今,藝術品收藏和投資已經成為繼股票和房地產之后的“第三桶金”,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上海春季藝術沙龍通過自身不懈的努力和廣大業內外人士的關注與支持,能夠與中國的藝術市場一起,具有越來越旺盛的生命力和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