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秀清遠 筆墨傳神
雄秀清遠 筆墨傳神
雄秀清遠 筆墨傳神
時間:2007-02-05 00:00:00 來源:
名家
>雄秀清遠 筆墨傳神
看胡文的山水畫藝術
張建中 牛耘
安徽畫家胡文的山水畫在青島、合肥展出后,受到皖、魯兩省書畫界的注目,得到較高的評價。著名書畫家周覺鈞、陶天月、葛慶友、等認為:胡文是個很有實力的年輕畫家他有深厚的傳統根基,以及豐富的生活體驗,但他既不墨守陳規,也不信手求變,而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創新,從而形成“雄秀清遠,筆墨傳神”的特色。
這些評價,恰如其分。30多年前,胡文以優秀成績考入合肥市美術服務部國畫組,專業仿制古畫,得以大量陶募唐宋元明清歷代國畫大師的山水墨寶,使傳統的畫風技法爛熟于胸。同時,他又拜鄭午昌大師之入室弟子蔣孝游為師,并師從徐子鶴、張建中、裴家同、孔仲起諸名家,鉆研各種流派。在廣學、多師、厚積的基礎上,遍訪祖國名山大川,觀察鳥生,積稿萬余幅。在此,可以看出胡文的山水畫藝術,是末自傳統,成于寫生,妙在能跟隨時代前進。他經常當眾撥墨,不論尺寸大小,從不打草稿,一揮而就,多為精品可是功夫之深。
在中國畫史上,曾有唐宋尚法,元尚意之說。這“法”,即形似,“意”則為傳神。形似與傳神,本應相輔相成;但若偏重形似,則畫必僵死。胡文的山水畫不僅貴在傳神,還善于借景抒情。1987年,他創作的《石鐘山》,曾獲“黃山懷”全國書畫大賽一等獎,其特點是意在筆先,筆墨傳神,雖然運用的是工致嚴謹的體式,但實際上是通過形似而達到傳神和抒情之作。并運用空間、光色、體量的表達,以及整體氛圍的把握,營造出咫尺千里的氣勢;同時,比較成功地搞好虛實處理,恰到好處地發揮了皴擦點染的筆墨意味,形成空靈含蓄的境界,使畫面透露出不盡的詩意。
胡文筆下的山水畫,大都具備以下要素:山岳的高峻、水波的浩淼、峽谷的幽深、云霞的微茫、松木的蒼古。這一類的景物,經過他以廣闊迷茫的空間統匯、調動、選裁、渲染出“雄秀清遠”的意趣。這也應歸功于他的技法和創新。山水畫比較難畫的是石與水,而畫水則比畫石更難。胡文對畫石、畫水皆有獨到之處。他或用綿密之筆,或以擦染之法,繪出千形萬狀之石,突出鬼斧神工的峻嶺險峰。他以墨為形,破筆層疊,據點成線,一氣呵成細流與飛瀑。且看他那《觀瀑圖》中的一泉飛瀉,匹練千尋,噴灑于萬仞之下,顯示出畫家筆挾風雷的豪氣。而那《幽谷泉聲》則把墨法用筆、色法用筆、水法用筆揉合在一起,描繪出深山煙嵐處曲折交流的泉水,盈滿而又散漫地緩緩延伸,令人心曠神怡。同時畫家還成功地探索,吸收水彩的技法融入山水畫之中,或潑墨、或潑彩,在墨彩淋漓的藝術效果上,產生一種虛實相生的全新意境。例如,他的《峽江云》,滋潤淡遠;《雨后》妙造光色。在似有似無之間,卻見骨力沉著,煙波迷茫,于云蒸龍變之中,更是大氣氤氳,魅力無窮。他絹體仿古山水,既能仿古似古,即可亂真;亦能賦予新意,別具韻味;被人們稱為一絕。
畫家胡文,前途無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