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徒步走完絲綢之路
畫家徒步走完絲綢之路
畫家徒步走完絲綢之路
昨日,曾徒步走完長江、絲綢之路的“哲學畫派”畫家吳振明在長沙清水塘大禾灣畫廊舉辦了自己的個人畫展,此舉是他致力于在長沙發展的第一步。吳振明1964年生于渤海灣樂亭。畢業于中央美院民間美術研究室。他將東西方藝術形式的創作融會貫通,在不斷探索中開啟了以具象表現主義為先導的哲學畫派。在對敦煌壁畫的感悟中,確立了東方色彩學“五行色學說”的課題研究。吳振明表示,希望能夠在長沙推廣自己的藝術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先后兩次進行徒步長途跋涉,走完了長江和絲綢之路,累計行程13000多公里。昨日,他頗為感慨地向記者回憶起自己的經歷:1994年4月,從長江源頭唐古拉山出發,開始了第一次遠行,“古人把‘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作為一種追求,當時,青春萌動的我也就突然有了遠行的激情。”吳振明說。徒步走來是一段段“生死經歷”:嚴重的高原反應;在沱沱河邂逅地下淘金者差點被活埋;昆侖山下,被大雪圍困3天,幾乎斷糧;路遇野狼;在橫斷山脈迷失方向。吳振明回憶,雖然孤獨、寂寞,但一路風土人情的變化讓自己開闊了眼界,磨練了世界觀,留下了10余萬字的日記和大量寫生“走路的過程,也是讀書、閱人、閱事。”1995年2月,他終于走到長江盡頭吳淞口,行程8300公里。1999年5月至2000年6月,吳振明又徒步走完了絲綢之路,從西安出發,穿河西走廊,跨塔克拉瑪干沙漠,一直走到新疆喀什,行程5000多公里,“在茫茫戈壁灘上,有次整整一周沒見到一個人。”他對沿途的歷史、民俗、宗教、哲學以及民間美術進行了考察,兩本旅行筆記《長江尋夢》、《絲路追魂》已于近日完成,正聯系出版事宜。
兩次遠行讓吳振明尤為注重從民間藝術中汲取營養,并思考美術作品的歷史與哲學內涵。吳振明先后創作了《大夢敦煌》系列、《靈魂之碑》系列等獨具風格的美術作品,有時一幅畫里用到了水粉、國畫、油畫等東西方多種手法。在他看來,東西方繪畫只是繪畫材料的不同,作為藝術是相通的。比如《靈魂之碑》系列的《四使臣像》,畫面的主體是唐陵墓里的四名使臣塑像,歷史上,唐使臣只專門接受外國使臣朝拜,并不出訪他國,“這些使臣代表著中國那個最開放、最強盛的時代,畫面上飄零的落葉,則有一種對過去追憶、感嘆的意味。”吳振明說。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