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近現代建筑亟待保護
優秀近現代建筑亟待保護
優秀近現代建筑亟待保護
我國城市有著大量不同時代的標志性建筑,它們集建筑、人文和文物價值于一身,記憶著獨特的文化,形成獨特的風格,成為城市形象的載體,展現著城市的歷史風貌。自明清時期、民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文革”時期直至現在的優秀建筑,都記載著不同時期的城市記憶,相互銜接而又不可替代。
然而,隨著建設大潮的興起,在我國一些城市,除了少量古代建筑得到保護外,不少優秀近現代建筑或已蕩然無存,或已面目全非。北京市從2003年開始,加大舊城保護力度,出臺了一系列文物保護規劃,但仍然缺少對優秀近現代建筑進行保護的內容,不少具有特定歷史意義的近現代建筑被拆除。西城區58處優秀近代建筑,已有42處被修改原貌或完全拆毀;改革開放之前,北京8層以上板狀高層建筑只有3幢:工會大樓、北京師范大學主樓和水產部大樓,如今已經被拆掉兩幢。
誠如北京市西城區政協委員陸翔先生指出的:“人們往往厚古薄今,覺得歷時久遠的建筑應該保護。近現代的建筑由于離現在太近了,保護上就不那么著急。”其實,優秀近現代建筑,或與近現代重大歷史事件和人物有關,或在近現代城市建設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沉淀了近現代文化,見證了近現代歷史,同樣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和科學價值,同樣應當得到很好地保護。城市建筑物的發展演變,自古至今形成了一根完整的鏈條,記錄了中華民族生存、奮斗、發展的歷史。如果優秀近現代建筑不能得到保護,中華民族完整的發展鏈條就會發生斷裂和環缺,將會帶來不可彌補的巨大損失。
文物的作用之一,就是為歷史提供實證。優秀近現代建筑在這方面的作用不可替代。與古代建筑不同,優秀近現代建筑由于時間隔得較近,因而具有較強的現實感,難免觸及人們的一些感情因素。一些具有革命紀念意義的優秀近現代建筑的保護,容易受到重視。那些記錄了近現代史上反面人物、反動勢力的重要活動和列強侵略歷史的近現代建筑,往往受到忽視。其實,衡量一座近現代建筑是否優秀,是否值得保護,并不能簡單地以“進步的、保守的、革命的、反動的”政治符號來劃分,而必須以其內在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來決定。歷史的內涵極為豐富,歷史人物也相當復雜,作為歷史的見證物,同樣應當具有多樣性、完整性,從而全面地反映歷史面貌。多留下一些優秀近現代建筑,對于近現代歷史上的重要事件,就會多一些物證,就會使近現代史更加清晰。
令人高興的是,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已經啟動了《北京優秀近現代建筑保護規劃》的組織編制工作。人們希望北京市能盡快對歷史性建筑進行全面普查,組織專家對現存的近現代重要建筑進行評估,將確有保留價值的近現代建筑予以登錄,并迅速制定出優秀近現代建筑的保護管理辦法。全國各地的城市也需要盡快將優秀近現代建筑保護工作納入城市建設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領導責任制,切實做好普查、評估、登錄和保護工作。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