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連墩楚墓700余件珍貴文物恢復原貌
九連墩楚墓700余件珍貴文物恢復原貌
九連墩楚墓700余件珍貴文物恢復原貌
近日從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經過文物工作者4年多的努力,九連墩大型戰國楚墓出土文物整理工作取得初步進展,700余件出土時殘缺不全的珍貴文物順利實現拼對復原,這些文物的清理進一步明確了楚國殯葬制度的等級規格。
棗陽九連墩戰國墓被譽為“楚國貴族的地下宮殿”。2002年9月至12月,湖北省的考古專家對九連墩墓沿線的1號、2號墓及附屬車馬坑進行了清理。作為我國目前已發掘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楚墓,九連墩戰國楚墓出土文物數量多達7464件,出土文物種類也相當繁多,包括漆木器、銅器、石器、竹器、陶器、骨器、玉器、麻織物、鐵器、皮制品、絲織品、草織物、金器、銀器、鉛錫器、果核、動物骨骼等。
由于九連墩楚墓地下水位下降,并且槨室有塌方現象,導致部分文物出土時存在著構件移位、殘損、收縮變形或填滿淤泥的情況,因此,必須對它們一一進行清洗、拼對、整形、修復。為此,湖北專門從全國調集了一批各有專長的專家參與九連墩出土文物整理工作。
湖北省博物館研究員胡雅麗透露,經過4年多的細心工作,目前已有700余件原本殘缺的珍貴文物得以恢復原貌,它們大部分是漆木器,包括彩繪漆圓鑒、瑟等。專家們還對部分文物進行了完整的圖像、文字記錄,對于出土的玉器、銅器、動物骨骼等,也進行了相關的成分測定。
胡雅麗表示,已有的歷史記載對楚國的殯葬制度、棺槨布置等方面記載并不十分詳細。漆器在楚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直接反映墓主人的身份、等級和地位。通過初步的整理,考古專家對楚人殯葬制度、等級制度、社會生活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