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女士寫就85米“百龍圖”
花甲女士寫就85米“百龍圖”
花甲女士寫就85米“百龍圖”
圖上有118個“龍”字,匯集祖國各民族字體,各不相同軒轅符圖,甲骨文金文,百條飛龍,形態各異。這不是繪畫,而是一個個“龍”字,65歲的合肥老人蘆云蘭女士,花一個月的時間,寫出了118個“龍”字,118個“龍”字,118個字體,各不相同。昨日上午,蘆老為這幅“百龍圖”落下了最后一筆。
九龍壁激發寫“龍”心愿
蘆老62歲才開始涉及書法,學了三年后已獲好評,多次在大型比賽中獲得大獎。
2006年11月份,她前往人民大會堂領獎。在老伴的陪伴下,蘆老在北京參觀九龍壁。“回來后就對龍念念不忘,一條條龍,氣勢磅礴。而且,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參觀的時候,心里特別激動,就想用自己的筆為龍寫點什么。”
就讀的老年大學放寒假,蘆老終于可以完成自己的心愿了:運用祖國各民族的字體、出自歷代大家手筆的字體,寫出118個“龍”字。
一家人都幫著找“龍”體
“這‘百龍圖’也是全家人的心血。”蘆老要寫成“百龍圖”,一家人都行動起來,因為最大的難處就是尋找118個形態各異的“龍”字。老伴天天跑圖書館,尋找有關“龍”字的書籍,翻了很多字典,多次到舊書店“淘寶”,兒子也不忘上網尋找,一家人,忙活了10多天的時間,才找到了118個各不相同的“龍”字。
隨后的一個月里,蘆老潛心寫字,寫成“百龍圖”后,蘆老和老伴拜托省內多位著名書法家,經多方察看比較,才挑出了8個有瑕疵的字體,重新書寫。
裱成條幅后將有85米長
在這“百龍圖”里,斗方就是一幅八卦格式排列的“九龍圖”,外圓內方,意即天圓地方。118個“龍”字,或臥或騰、或神似或形近,形態各異。
因為“龍”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蘆老寫的“龍”字,匯集了我國各民族的字體,有彝族文,有西雙版納傣文,有朝鮮文,還有蒙古文;同時,吸收了幾千年中華文字的變遷,從甲骨文,到篆體,到隸體,到草書,到楷體,每個字體的“龍”字,都氣勢雄偉;歷代的書法家對“龍”字都情有獨鐘,在蘆老的這“百龍圖”里,就有趙孟、齊白石等各位大家所寫的“龍”字。
裱成條幅,加上斗方和后記后,這幅“百龍圖”將有85米長。因為目前在合肥沒找到滿意的裱畫店,蘆老的老伴準備將其送到銅陵請人裱糊。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