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乾坤
紙上乾坤
紙上乾坤
時間:2007-01-29 00:00:00 來源:新民晚報
收藏
>紙上乾坤
 |
即便是在許多公司提出“無紙化辦公”的今天,紙依然是我們生活、工作中最觸手可及的東西。一本書,一張明信片,摩挲在指間,那份溫柔的質感永遠不是冷冰冰的電腦鍵盤可以取代的。以紙為“媒”,有多少溫暖的情愫可以傳遞,又有多少淳厚的文明可以傳承。
[康康] 把廣告明信片帶進中國
廣告明信片不是澳大利亞人康康的發明。但是,中國第一家經營免費廣告明信片設計、制作、投放的公司是康康開辦的。1999年10月,康康的公司注冊成為上海郵人廣告公司。
“客戶們都喜歡我們的設計,我們是另類的。”康康介紹說,其實設計人員都是中國人,非常年輕,平均年齡在25歲左右。大多數時候,康康都會參與明信片的設計工作。他最得意的設計作品是為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宣傳2004年12月1日國際艾滋病日而設計的那套明信片。一共三張,第一張是針對男性如何注意safe sex的,牛仔褲里面放了一個實物安全套;第二張是講女人的,打開小手提包,里面就有一個安全套(也是實物);第三張是采用了傳統的中國迷宮造型,讀出來是“進出自由,輕松自在”。這套明信片,2005年在布依諾斯艾利斯為期3天的第8屆“拉美之眼”廣告節上,獲得了特型卡類別的銅獎,并以“2004國際艾滋病宣傳日Campaign”入圍Campaign類別大獎。
康康回憶說,這套凝聚了大家心血的明信片在投放時還遇到了困難。因為上面直接附帶了安全套,所以,最初的時候很多投放網點拒絕接收。康康和同伴們很努力地向投放點的負責人解釋,這是宣傳預防艾滋病的明信片,12月1日這個日子對全人類都很重要!最后,這套明信片成功投放了60萬張。
隨著媒體的多元化,廣告的形式也越來越多元。康康認為,免費明信片放在投放網點,完全是自愿拿取的,“它不像許多其他的廣告那樣強迫你去看去聽,你看到它,覺得喜歡才會把它帶回家。”喜歡,自愿,是康康的明信片的關鍵詞,康康覺得很重要,也因此當別人取走明信片,他會特別有成就感。
在節日、紀念日,康康都會挑選合適的明信片寄給親朋好友。雖然互聯網覆蓋了大多數都市人可以去到的地方,雖然手機短信可以在幾分鐘里將問候傳達到地球另一端,但康康仍然不愿放棄這種看上去有點古老的問候方式。康康說,他相信一份真誠的問候,伴隨一張明信片抵達,會更有觸感,更讓接受問候的人感覺到溫暖。“你的手指劃過明信片上每一個字,那種感覺很奇妙,也很重要。”
[袁銀昌] 讓每一本書都讀著舒服
上世紀80年代起,上海設計家袁銀昌就開始從事書籍設計方面的工作了。二十多年設計生涯里,也間或做過其他類型的設計,做得也很不錯,于是,很自然地,機會就一次次擺在面前,好幾回有人找袁銀昌合作開設計工作室,“差那么一點點就在合同上簽字了,最終還是選擇留在書籍設計。”而全部的理由只是因為“喜歡”。
作為一個群體,設計師的頭銜總是與張揚的個性聯系在一起。“可是,書籍設計需要隱藏一些東西,不可以讓設計的感覺跳躍到閱讀之上。”袁銀昌說為一本書做整體設計需要考慮許多方面,通常他會先盡可能多地了解書的內容,與作者討論,“你會需要一些感悟,一些讓自己能夠激動起來的東西。”
袁銀昌說,圖書設計師做的許多事情,讀者往往感覺不到其中的辛苦,最好的感覺大約就是“這本書看起來很舒服”。其實,為了讓讀書的人看著舒服,翻著有質感,設計師需要做許多事情。比如書中內容的字體,比如封面、內頁選用的紙張。如《錦繡文章——中國傳統織繡紋樣》一書,僅為了選擇合適的紙張,袁銀昌就花了4個月時間。
書籍設計不比商業設計,在經濟效益這方面要差許多。這也是導致設計專業的學生鮮有愿意投身其中的。“如果用金字塔形打比方,那現在國內頂尖的書籍設計師在世界上也是非常出色的。但是,金字塔中段的部分就差距很大了。”袁銀昌說,在法蘭克福書展上,歐美展館與中國展館間一做比較,就會感覺中國展館里,那些優秀的圖書設計作品淹沒在了更多的平庸的設計里。
“書籍設計人才的培養,高校是很重要的一環。”袁銀昌說近幾年來“視覺藝術”被炒得很熱,圖書設計淹沒其中,難尋芳蹤。不過,好在已經有高校在重視這個專業,也有院校請袁銀昌出任客座教授。“我想可以在高年級的學生里,培養有這方面愛好和潛力的年輕人,帶出一批這樣的設計人才來。”
因特網泛濫的時代,傳統紙媒紛紛受到擠壓,出版業不是唯一遭遇沖擊的行業。是什么理由讓袁銀昌堅守這方天地?袁銀昌說:“正因為我們處在這樣一個浮躁的時代,也許能夠靜下心做些好的設計,對于一個設計師來說反而是個機遇。”袁銀昌一直堅信,圖書不會消亡,人們會需要捧讀書本,讓心在溫暖的書頁間沉靜的空間。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