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現一尊罕見肉身泥塑 年代為明末清初
陜北現一尊罕見肉身泥塑 年代為明末清初
陜北現一尊罕見肉身泥塑 年代為明末清初
時間:2007-01-27 00:00:00 來源: 新華網
收藏
>陜北現一尊罕見肉身泥塑 年代為明末清初
 |
一尊全國罕見的明末清初道教真身(肉身)泥塑坐化像日前在我省志丹縣馬頭山上被發現!這是記者25日從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2006年度業務匯報會上獲悉的。
透過脫落泥皮可看到人體
這尊真身(肉身)泥塑保存在馬頭山林區一處非常隱秘險峻的天然石龕下,其本人應該是一個有道高士,但身份暫時還無法確認。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副主任齊揚介紹說,這尊真身泥塑端坐在一個泥方臺上面,塑像高0.85米、寬0.45米,方臺高0.4米、寬0.93米。這尊帶有彩繪的泥塑人物頭挽發髻,背北面南,盤腿而坐,神色略顯憂郁,泥塑的道袍線條流暢。透過脫落的泥皮可以看到泥塑里面的人體不僅穿著衣服,衣服外部還扎有谷草。
據考古人員介紹,古代一些修行較高的道教或佛教人士坐化后,遺體不做處理卻能夠完好無損,后人便將其肉身塑像予以膜拜。志丹縣馬頭山上的真武廟曾是陜北著名的道觀。清光緒二十四年的《保安縣志略》記載:“縣境寺觀頗多……道教中有真武廟在縣南九十里馬頭山,山高谷邃,松柏郁森,古木蒼藤,杳無人跡?!?
全國惟一的彩繪肉身坐化雕塑品
這尊塑像的發現引起了當地政府和省文物行政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為更加深入了解這尊塑像的歷史、科學和藝術方面的價值,受志丹縣馬頭山道觀遺址開發管理委員會的委托,西安文物保護修復中心組織有關專家學者對這尊塑像從歷史背景、文物屬性、年代等多方面進行了研究,同時采用了碳十四測年技術對泥塑內的植物(谷草)進行相關的檢測,為年代判定提供了科學依據。
齊揚表示,馬頭山道教真身(肉身)彩繪泥塑像是目前全國已知的惟一一件彩繪肉身坐化雕塑品,其年代應在明末清初,是一件重要的歷史文物,有著重要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這尊泥塑的發現對研究陜北地區道教文化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
這尊罕見的塑像位于志丹縣永寧鎮孫樹坪馬頭山半山腰崖體下一處10平方米左右的崖窟空間內,真身泥塑盤腳端坐于一泥方臺上,塑像高0.85米、寬0.45米。塑像頭頂挽發貫笄,著大開襟長袍,袍服下擺散蓋于方座上;其頭部微前傾,額部隆起,眉弓凸、鼻準直、嘴唇厚、下頜圓,兩手下垂搭放在兩腿膝處,神態安詳?,F場觀察,塑像是以一道士真人肉身為胎骨來塑造的,在人體真身之外未見原有衣著痕跡,而是用當地產谷子秸稈包裹纏扎于真身上形成塑像胎體,在谷稈上直接施敷細草拌泥完成大體雛形,再在其上分兩次施兩層細泥,完成各部細節后再敷一層極細的白泥漿做底子,然后彩繪。塑像身上可檢查到有泥金、彩繪的痕跡,個別部位還可觀察到青蓮色、金色和紅色及頭發的黑色。從殘損處可看到這尊塑像內的人骨胎體完好,骨骼完整潔白,谷稈仍然黃亮而有韌性。塑像早在多年前即被發現,專家稱其是“真身彩繪敷金塑像”。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