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德洛夫收藏中國外銷瓷器史書
霍德洛夫收藏中國外銷瓷器史書
霍德洛夫收藏中國外銷瓷器史書
1月24日的紐約洛克菲勒廣場(Rockefeller Plaza),紐約佳士得舉辦了一場大型中國外銷瓷器拍賣,集合了歐洲著名收藏家多瑞斯·霍德洛夫(Doris Hodroff)的多年珍藏,總計255件瓷器珍品。霍德洛夫的收藏曾于2006年在瑞士溫特圖爾(Winterthur)博物館和美國長灘(long Beach)藝術博物館相繼展出,主題為“中國制造(Made in China)”。
此次外銷瓷器拍賣頗像一部講述中國瓷器外銷歷史的史書。1550至1850年間,中國、歐洲以及美國之間的瓷器交易興起,瓷器出口的過程對當時的西方文化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中國瓷器讓不少西方人在宴請和裝飾家居時多了銀器之外的高雅選擇。
這些拍品都是多瑞斯·霍德洛夫的私人收藏,拍品包括飲器、食器以及裝飾瓷器,有熟練的中國瓷器手工藝人的高端產品瓷器,有當時作為高價值商品的瓷器,有當時作為日常生活用品的瓷器,還有作為亞洲與西方文化交流的瓷器。拍品中,從小巧玲瓏的茶碗到氣勢磅礴的大花瓶,無不是陶瓷手工藝人的杰出作品。
拍品中還有不少瓷器的設計中可以看出西方藝術的影子,有西餐桌上常使用的瓷燭臺,有貴族用來裝飾外套的瓷徽章,有描繪倫敦圣保羅大教堂的瓷盤,還有描繪著喬治華盛頓宣誓禮圖案的食器。
拍賣會中估價最高的拍品是一件乾隆年間的帶冠瓷缸,估價6萬至8萬美元。該大缸釉色圓潤精美,缸上所畫由荷蘭著名畫家考納利斯·普若可(Cornelis Pronk)創作。從正面看,畫面上站著相對的兩個清宮仕女,正從男童端著的金盆里舀出些水來洗手。畫中人物都穿著典型的宮廷式長袍,她們的頭發在瓷器的釉色下呈藍色,戴著精美的發飾。在瓷器畫面的上方是一只吉祥的大鳥,而仕女腳下卻是大蟒蛇襯底,四周可以看到茂盛的枝丫,樹莓長滿枝頭為畫面增色不少,所有的景物都用金線勾勒輪廓。這個瓷缸帶有完整的冠蓋,因此人們推斷這瓷缸曾經是用來蓄水的,青銅的冠蓋鑲了金,球形裝飾物看起來憨態可掬。
該瓶的創作時間經鑒定為18世紀早中期,當時正是中國外銷瓷的黃金時期,不少富裕的歐洲人從中國大批量購買瓷器,尤其以粉彩瓷和高品質的陶瓷居多。為了迎合西方消費者的需求,不少歐洲的油畫和版畫被中國藝術家復制到中國瓷器上,而當時歐洲的藝術家也努力根據畫冊上看到的影像、結合自己的想象,在瓷器上畫出虛構的中國風景和中國生活,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荷蘭畫家普若可,這個帶冠瓷缸就是普若可憑臆想而生的創作。
另一件被藏家關注的作品是一對康熙年間的釉上五彩屏風,估價6000至9000美元。這對屏風均為琺瑯彩,用鐵銹紅和藍色的飛龍作為裝飾,并在兩側鑲上不同的花紋。屏風畫中人物或持長矛,或手握利劍,類似紋路式樣的康熙木制屏風曾經在1994年和1995年佳士得倫敦拍賣會中售出不俗的價格。這樣的屏風一般用玉、象牙、高檔陶瓷制成,是被放在清朝學者書房中使用的,當年的風雅之士喜歡使用自己的書畫作品作為屏風內鑲嵌的豎卷。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