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王”大墓內棺被整體搬遷至博物館
安徽“六安王”大墓內棺被整體搬遷至博物館
安徽“六安王”大墓內棺被整體搬遷至博物館
1月24日下午,在經過考古工作人員一整天的緊張準備后,安徽“六安王”大墓的內棺在“嚴密”保護之下,被整體遷移至安徽六安皖西博物館。
記者在現場看到,在實施整體遷移中,內棺受到了“嚴密”保護:考古工作人員先用一到數層宣紙或絲棉紙將內棺的表層緊緊地包裹了起來,隨后,在其表面噴上軟化材料。據介紹,這樣做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保濕,并吸收軟化材料,以此來壓平表層的漆皮。
在24日的清理遷移工作中,考古工作人員在大墓內棺的頂蓋內部北、南部分發現了紅色蘭花彩繪;內棺的棺底蓋正下方發現銅鏡和直徑在2毫米到3毫米左右的瑪瑙。此外,在內棺的兩個側面也存在著與內棺蓋表面一模一樣的柿蒂型紋飾。
據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漢墓發掘現場負責人汪景輝介紹,銅鏡和紋飾的存在可能與當時葬禮的風俗有關。令人遺憾的是,幾天前保存完好、光可鑒人的內棺表面漆皮在24日被陽光照射了一小時之后,其表層已經起皮,后雖經考古工作人員的搶救性保濕處理,但恢復到原來的樣子恐怕希望不大。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