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國畫的認識2
我對國畫的認識2
我對國畫的認識2
畫者,心之境.畫家以筆墨寄依山水草木間,表達個性和感想。
<<毛詩·序>>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詩言志,畫亦然也。詩是有聲之畫,畫乃無聲之詩。
千古名言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畫相通,畫有詩意,詩傳畫情。觀者百看不厭,看畫如吟詩。留給讀者足夠的遐想,畫雖盡而味有余,作者得于心,觀者會于意。
畫家作人須直,直則正,一正振百邪:而作藝貴曲,曲則深、厚、重、遠、高、透,觀者才有想像,有所思、所憶......
黃賓虹先生說過:“古人論畫謂‘造化入畫,畫奪造化’,‘奪’字最難。造化天地自然也,有形影常人可見,取之較易;造化有神有韻,此中內美,常人不可見。畫者能奪得其神韻,才是真畫。徒取其形影,如案頭置盆景,非真畫也?!惫识?作畫當知難而進,奪其神韻。
古人云“江山如畫”,正是江山不如畫?,F今的照相和電腦掃描等高科技手段,均可將山川江河的真景實況躍然于紙上,但缺的就是畫所具有的神韻。
同時,對景寫生,取舍由人,觀其貌、察其微、辯其性、悟其質,得神韻而達其意。
作畫用的是真感實情,以己心打動觀者之心,賞者讀畫方可入畫。有思、有想、有憶,才可居、可臥、可游……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