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點評
名家點評
名家點評
崔子范(著名花鳥畫大師):畫的線條很有力度,拙味足。
陳大羽(已故花鳥畫大師):落墨大膽、豪放、潑辣。
公丕炎(著名花鳥畫畫家):成斌是我的學生,我很欣賞他的畫,他畫的雞與我不同,有自己的一套東西。首先他敢用濃墨焦墨,黑的下去,與雞冠的紅形成鮮明地對比;二是用筆很拙,條線不滑,這是很難得的,這與他早年苦練書法分不開的;三是關注雞的整體造型,畫面上很少畫背景,其實這樣難度很大;四是他畫的雞很大度,與現實中的雞有很大差別,透出一種貴族氣,沒有絲毫的俗氣;五是從畫中可看出他的文學修養,他早年攻篆刻、攝影、散文、詩歌,這些藝術養分都融在他的畫中,很難想象,一位不讀書的人能畫出讓人賞心悅目的畫來。
劉建華(北京畫家):梁先生畫花鳥膽大、心細、手狠、潑辣,畫荷可稱一絕,我所不及也。
丁飛(南京畫家):因之筆力蒼勁拙樸,有著濃郁的古風雅韻,常常顯現著詩之境、畫之意、樂之韻,美哉。
尚連璧(已故南京畫家):比崔子范還“崔”。
陳培光(江蘇花鳥畫研究會會長):出手很大氣。
賈平西(著名畫家):梁先生畫的雞很概括,有厚重感,省去了許多細枝末節,是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是一種創新。
何水法(著名畫家):傳統功力深厚,花鳥畫路子很正,特別是他畫的雞,整體感強,不散,國內還沒有人這樣畫。相信這樣畫下去,一定能夠畫得更好。
袁振西(陜西畫家):梁先生的畫得益于他的書法,完全是書法的線條,構圖得益于他的篆刻。
顧揚(揚州國畫院副院長):梁先生多才多藝,我認為他的篆刻第一,書法第二,畫第三。
鄭小珊(揚州國畫院創作室主任):兄為人憨厚,能靜下心來作學問,必成大器。
閻大海(《美術報》編輯、書法家):讀梁先生的花鳥畫,心中很是暢快。在他的花鳥畫里有一種生活流,有著人間煙火味,如讀一篇篇人生感悟的美文。
任正江(花鳥畫家):成斌兄的畫一看便知是北方漢子畫出來的,絲毫沒有纖細文弱的感覺,我讀過他的印章,他畫的構圖得益于他的篆刻,畫的線條得益于他的書法。
游火旺(畫家):成斌先生的畫大氣、大度,沒有“媚”的感覺,在《美術報》上經常讀到他的畫作,這幾年都知道他的名字,他畫的雞別具一格,與歷代畫家畫的雞都不同,只有他才畫的出來。
邵巖(書法家):從梁先生的畫中可看出有扎實地書法功底,他畫的雞用了許多夸張的線條,拙味極濃。
李強(書法家):我看了梁先生的畫作,認為他畫畫很有想法。畫畫寫字都要有想法,沒有想法就不是好的畫家和書法家,只是畫匠或書匠。
周長海(畫家):他的畫充滿文雅意味,不俗套。
劉山民(畫家):成斌善金石,我畫面上的印章大多由他所刻。
王振山(作家):構思別出心裁,構圖大膽離奇,寥寥幾筆,躍然紙上。
劉曉光(作家):翰墨至性成風骨,詩文天然斌斑斕。
楊恒軍(篆刻家):生活氣息濃郁,格調清新高古,構圖奇巧,直抒胸臆,從傳統中取法而出新,筆墨酣暢,心中有法。
王彥琳(作家):觀他的畫,如讀舒婷朦朧詩,有著深刻的思想和獨特的個性,散發著一種氣息,看似隨意,信手拈來,實則匠心獨具。與前相比,題材更豐富廣泛,筆法更老道成熟,意境深遠古雅,好看、耐看、多回味。
王奇寅(畫家):梁先生畫雞,膽子特大,色彩是民間的大紅大綠,用墨敢黑的下去,不浮華,用筆極拙,在國內是少見的。
王建國(評論家):以形寫神,神寄形中,惟有形神合一,才為上品。梁先生畫的雞情渲筆墨,境由心出,形神兼備,韻溢畫外,可見寫意花鳥畫取于物,發于心,其間無不是真情之流露,個性之反映。融入畫中的自有性情,更有修養和智慧。
杜海濤(畫家):梁先生臺歷上的這批畫從筆墨、構圖上來講我都喜歡,他畫的雞完全跳出了前人,包括陳大羽,有自己的東西,這種寫意是本性的張揚,無拘無束,個性化很強,在全國的畫雞畫家中獨樹一幟,之后必為大家所欣賞。
王宏(畫家):梁兄游戲筆墨,使他的畫頗有大家風范。他筆下的雞無不透著與眾不同的氣質,脫去艷俗與浮華,追求內在精神品質,給人以一種美的感受。這一切無不透視著他深厚的水墨功力和悟性,也與他多年習練書法、治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紀小虎(畫家):梁兄收藏漢畫像石拓片多年,據他講現在已有幾百張,他的畫明顯受到漢代藝術的影響。
宣兵(畫家):梁先生的畫筆墨都很成熟,膽子大,用筆很有力度。作品很大氣、文氣。
程翔宇(畫家):梁先生的畫筆墨、構圖都很好,能再隨意些,多露出真性情更好些。
孫麗麗(記者):我發現他是個全才,不僅在繪畫方面,而且在書法、篆刻、文學上都有相當的水平。他在新疆生活過,去過不少地方,生活的閱歷對繪畫有很大影響。他說,繪畫仿佛是他早年種在自己身體里的一顆種子,遇到適宜的環境便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他只是自己扮演自己。他追求寫意,認為寫意才是高境界中的東西。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