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恢復個人狀態 陳丹青:不能安靜地離開
想要恢復個人狀態 陳丹青:不能安靜地離開
想要恢復個人狀態 陳丹青:不能安靜地離開
時間:2007-01-22 00:00: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名家
>想要恢復個人狀態 陳丹青:不能安靜地離開
 |
2007年年初,陳丹青的私事又一次成為公眾議論的話題。
1月16日,“陳丹青真的離開清華”的消息被掛在各大門戶網站的顯著位置。兩年前的事件再次重演:2005年年初,畫家陳丹青新書《退步集》問世,書中收錄他2004年10月給清華校方的辭職信。由于他在報告中尖銳地批評了教育體制中的一些問題,私人化的辭職成了社會話題。
盡管陳丹青一再表明自己與學校同事、學生相處良好,辭職是出于個人對體制的不適應。可是“教育體制”、“清華大學”,這兩個公眾關注熱點中的熱點還是把陳丹青沖到風口浪尖上。陳丹青“憤中”的形象深入人心。采訪的,談心的,要解決問題的,找陳丹青的人數不勝數。與他相熟的朋友說,平均算下來,陳丹青每天都要拒絕一兩個媒體的采訪。
辭職信的后續反應是陳丹青始料不及的。陳丹青的個人世界徹底被打亂了。
2005年年底,陳丹青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評論此事。他自認為個人辭職之所以引起公眾的關注,是因為教育是公事。所以他的私事變成了公事。
今年年初陳丹青的離職本是在計劃好的日程之中。在2004年給校方的辭職信中,陳丹青就表明自己帶完最后一屆學生就會選擇離開,而這個離開的時間就是在2007年。
按照本意,陳丹青的離職是一件私事,他本來希望自己可以安靜地離開。可事與愿違。本月中旬媒體在今日美術館“逮”到演講的陳丹青,并一再追問他是否真的離職清華。陳丹青給了一個肯定的回答,隨后不再發表任何言論。
之后數家媒體給陳丹青致電希望采訪,也包括本報記者,陳丹青很客氣,但是態度堅決:我不愿意就此事接受采訪。
陳丹青的一位朋友說:“他想徹底恢復個人狀態。”
去年年底,陳丹青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曾經發文透露此意:“怎奈忙亂無為,只待年底班上學生全畢業后,明年試著安靜地畫畫讀書,做自己的事。近年有教職在身,時間弄碎了,少畫而多寫,那報應,就是給掏空了,變得再這樣下去,不像話,想起自己畢竟一介畫手,雖不安分,也該守己了。”
去年一年,據熟悉陳丹青的人說,除了帶學生,他逐漸在恢復自己的狀態,干了三件與美術業務無關、純粹是個人感興趣的事情。
一是高調推出自己的師尊——木心。在出版社的隆重推薦中,陳丹青的名字赫然出現在木心的書中。這一年,木心成了出版界的黑馬。
二是三篇寫魯迅的文章。陳的文字干凈漂亮,許多以文字為生的人自嘆不如,可他自稱只是“文字票友”。
三是開博客。陳丹青說博客只開一年,真的就只開了一年。這一年,他的博客備受追捧,開通僅一年,更新僅14頁,瀏覽量近200萬人次。
去年12月6日,陳丹青首次表示要關掉自己的博客,很多人留言挽留,今年1月4日陳丹青再次表示:“元月份我還會貼上應諾過的雜稿或圖片,臨了不稱‘關博’,就叫‘停博’吧,好比飯局散了,留把椅子在,表示曾來過。”
“文字票友”的陳丹青要回到畫案前了,藝術不像教育問題能夠引起大眾的關注。也許,以后要看陳丹青,只能到美術館去,從畫中體會他的喜怒哀樂。
這一次,希望陳丹青能夠安靜地離開,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