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沒有哪種商品價格永遠上漲,也沒有哪種產業永遠朝陽。然而,我們對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期待卻往往是:畫價明天還會漲多少,過多久能翻一番?我們從來相信市場永遠會好,從來不問:何時藝術創造力可以翻番?公開的拍場給了我們量化分析的可能,雖然這對原本個體、個性化、不可量化的藝術創作看來是種諷刺。
短短不到一周的時間,匡時、保利、嘉德、誠軒、華辰五大拍賣行先后開槌,海內外藏家于各展場、拍場奔波若赴戰場。11月23日,這場舉世矚目的北京拍賣周落下幃幕,油畫及當代藝術平均下挫近二十個百分點,68.6%的成交率,給正紅紅火火、充滿期待的市場敲響了警鐘。一時間,寒風似起。
北京一直是中國大陸藝術市場的拍賣中心,而五大拍賣行占據了中國拍賣市場的大部分成交份額,可以說具有重要的指標意義。現就以共同組成“北京拍賣周”的五大拍賣行為范本,對本年度秋拍境況略作分析,以期借鑒。
從圖表中我們可看出,本年度秋拍5大拍賣行總拍品數量達到1339件,為歷年之冠,相較于春拍的956件,總拍品增加383件,增幅40%. 春拍的總成交賣額42178萬元人民幣也超過了往年。不過,拍賣成交額的增加是以拍品數量的劇增為前提的:總成交額比春拍的38412萬增加3766萬元,增長9.8%,以增加40%的拍品數量換取不到10%成交增長額,不可謂本年度北京拍賣周的一大敗筆。
各家拍賣成交率無一例外,全部下滑,從86.8%下滑到68.6%,平均達到18.2%. 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是匡時25%,其次是嘉德24%,華辰19%,誠軒12%,下滑幅度最小的保利為11%.
拍品數量劇增的有嘉德、保利、匡時三家,分別增加154件(70%)、204件(73.6%)、60件(53%)。
而實際成交額增長的僅有保利、匡時兩家。其中,匡時拍品增加53%,成交額增加1434萬元,增長48%;保利增加拍品73.6%,成交額增加4400萬,約增長30%. 相對而言,匡時的增長效率更高。
嘉德增加拍品154件,增幅70%,而成交額不增反降,為-5.7%.單件成交額56.2萬元;秋拍31萬元,下滑25.2萬元,44.8%.
華辰、誠軒在今年拍品大增的整體形式下逆勢而動,拍品數量分別減少33件(15%)、2件(1.6%)。與此同時,也相應出現不同程度的成交額下滑,華辰成交額比春拍下降456萬,占春季成交額的9.6%;誠軒下降892萬,占春季的22%.
從以上數據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北京拍賣行以量取勝的策略并不成功:增加了40%的拍品,只換取了9.8%的拍賣增長額。也就是說,總體市場投放量的增加,并沒有帶來總體成交額的顯著提高,市場的購買力并未出現人們預想中的急劇擴大,并沒有先前所謂的“瘋狂熱錢涌入拍場”(當然這未必是我們所樂見)。而且我們應當看到,伴隨拍品數量劇增的是成本的增加,包括拍品、圖錄印制、運輸、展覽場地。實際上,這應包括人員成本的增加,交通差旅、商務談判、勞務人員及不可見的精神損耗。
調整不期而至
自“非典”結束后的2003年夏,中國藝術品市場展現了強勁的增長勢頭,“牛市”已歷三年。從拍賣行到畫廊到藝術家,從國畫到油畫,從寫實到當代,無不價格每日攀升,充分享受著市場成長帶來的益處。出錢買單的收藏家無法從中間過手的畫廊挑選藝術品,畫廊在簽約藝術家那里也要排隊等待,而拍賣行也雨后春筍般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涌現出來。
在市場價格井噴的2005年,許多業內人士便推測調整終究會到來。不過,2006年春紐約蘇富比首次把中國當代藝術整場推向國際舞臺,其成功登場,給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打了一支興奮劑”,國內市場因之一片樂觀,也便延緩了市場整合時期的到來。所以,當北京拍賣周寒風悄然來臨的時候,人們便覺突然。
事實上,早在春拍時市場調整已初現端倪。當時筆者曾經撰文分析,注意到拍賣場上寫實主義作品出現“名家名作價格堅挺,一般性的寫生、應酬之作不被藏家認可、多有流拍”的現象。至秋拍,不僅一般性寫生、應酬之作未能成交,名家名作也出現大幅度流拍的情況。當流拍成為經常,我們該如何調整拍賣我們的收藏姿態、經營策略?
很長時間以來,一種流行的判斷是,藝術品市場的調整是必然的,不過調整的日期當是在北京奧運會與上海世博會結束后的兩年,即2012年。北京奧運會與上海世博會是舉世矚目的兩件大事,中國政府為了辦好這兩件大事,無論如何不會在此期間對經濟政策進行大幅度的調整,以求經濟的持續成長與政治的穩定團結。而在此兩項活動也含有重要的商業內容,從場館建設到旅游參觀,本身也會創造重要的商業價值,這在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的過程中會發揮良好效應。中國的藝術品市場,不出意外也會如社會經濟般至少按慣性地延續兩年好景光。
然而,往往有那么多的出于意外。實際上,經濟自有其運轉規律,非人力所易掌控,縱使是掌握強力國家機器的政府。沒有一個政府不想保持經濟的協調高速增長,經濟的繁榮決定了選民的投票和位尊者烏紗的牢靠。然而,從昔年有著專制傳統的德意志到民主的美利堅——他們都有著強力的國家機器——卻無法避免一九三零年代的經濟大蕭條。這里不是對我們的政府、政策沒有信心,而是對我們的樂觀提出警惕,畢竟處于一個缺乏批評與自省的時代,我們習慣于用同一種聲音說話,習慣于捧場——無論是這個社會,還是藝術創作。在這個意義上說,調整給了我們一個自省、冷靜的機會。
市場調整帶來心態調整
數據無情,卻飽含深意,或許能給我們一些提示。相當多的業內人士對我們目前所遭遇的市場調整持歡迎態度。我們以往太過在乎拍賣行,太過在意拍賣場上的成交情況,畫家怕流拍,畫廊要高價,買家持畫亟待增值變現。實際上,我們在一級市場大有可為,諸多新秀藝術家可供選擇,大量新買家有待培養。拍賣行只是二級市場里一個趣味偏向保守的高端市場,它并不一定代表學術。同樣,它的價格也并不一定代表藝術品的實際價格及價格的長遠走勢。拍賣只不過是一個公開的平臺,容易為人們所關注、所研究,我們不應過分夸大它的效益。我們這里所作分析,也只是管窺而已,遠非市場全部。
收藏家的收藏在于趣味,在于藏,而藝術品的增值也在于藏家的珍愛、展示與專業交流,在于一種高品味的推廣。增值于品味格調中,增值于不覺間。瑞士收藏家希克的藏品昔年購藏時并非十分價昂,時間也不過十余年,如今已經價值不菲。其增值最初在于希克相對純粹的愛好,后來也給藝術家做過許多工作,如向國際大展力薦、出版畫冊、舉辦收藏展、設立鼓勵新人的繪畫獎項等等。對于這些出自喜愛、有長遠收藏規劃的收藏家來說,市場的價格波動、短暫調整幾乎產生不了任何影響。
而市場調整的時候,也恰是機遇的所在。它給藝術市場從業者提出更高的專業、規范化要求,給真正熱愛藝術的收藏家以適當的價格,給真正志于創造的藝術家以平和的外部環境。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的形成也不過十余年的時間,如今充其量還只是“童年期”。童年意味著希望,意味著在資源整合的過程中茁壯成長。心有定見者,不會聞風而動、隨風起舞,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如同我們現今的藝術創作一樣,如同我們正在不斷改革、健全的藝術體制一樣,方起步,來日長。
2006-12-09吉祥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