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連城的國寶文物:“南海一號”
價值連城的國寶文物:“南海一號”
價值連城的國寶文物:“南海一號”
時間:2007-01-19 00:00:00 來源: 《廣州日報》
收藏
>價值連城的國寶文物:“南海一號”
 |
考古價值可媲美兵馬俑的宋朝古船“南海一號”預計今年3月整體打撈,6月有望進行平移。就在前晚“南天順”號進入陽江海域為“南海一號”進行最后一次精確定位和清淤工作時,“南海一號”未來的新家“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主體工程建設也即將進入封頂階段。
記者昨從該館了解到,至今年3月底,“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主體工程即將完工。“南海一號”移入該館后,將進行現場考古表演供來客參觀,同時為保護這條滿載中華瑰寶的古船,博物館還將采取最高級別的防護措施。
風險級別和防護級別
將為國家一級
“南海一號”連同船只和貨物都是價值連城的文物,如何保證船只拖進博物館后安全方面萬無一失也成為了博物館方面考慮的重大課題。據負責“南海一號”博物館設計施工的王忠總工程師介紹,“南海一號”博物館在風險級別上在整個廣東省內都是最高的,屬于國家一級。
將采取一級防范標準
據了解,在“南海一號”進駐博物館后,有關單位將把包括安全防護方面的設計圖紙交由國家文物局等相關部門審定,并進行正式定級。按照“南海一號”現有出土文物和珍貴文物儲藏量,在正式定級后,“南海一號”博物館預計其風險級別將屬于國家標準中最高的一級風險單位,也將采取最高的一級防護措施。
按照相關國家標準,一級風險單位和一級防護都是針對防盜防破壞方面設定的。一級風險單位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一是國家級或省級博物館;二是有50000件藏品以上的單位;三是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單位或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介紹,在“南海一號”博物館當中,最有可能被設為一級風險單位的則是其庫房和精品展柜。
紅外線遍布庫房
據王忠總工程師介紹,目前雖然博物館的建設仍集中在總體工程上面,但隨著“南海一號”打撈時間的臨近,目前博物館在安防方面的設計初稿已經出臺,并將等待國家文物局的審批。
按照博物館將來可能設定的風險級別和防護級別,設計單位現有的想法是,在博物館的庫房和精品展柜,將設置紅外線防盜裝置,以確保珍貴藏品的萬無一失;同時,對精品展柜,將使用防彈防爆的特種玻璃,以延遲外部入侵所需要的時間。另外,在庫房的防盜門、保險柜等方面都將采用極高的防盜技術,同時還將采取全面電子監控。
據透露,之所以不在博物館中遍設紅外線,是因為在博物館最終開館后,展館內的展品并不一定都是從“南海一號”發掘出來的原物,除精品展柜放置的原件外,其他普通展柜會放置一些“南海一號”文物的仿制品以及航海知識、海洋生物知識的展品,在這些展柜,因為其不屬于一級風險部位,所以防范要求也會相應降低。
將派駐武警、公安保護
由于在博物館中,包括安防等設備在內的裝置需要在“南海一號”拖入博物館后才能完全安裝和調試成功,安防風險較大。因此,王忠透露,在“南海一號”進入博物館的初期,由陽江當地的武警、公安將組隊進駐博物館進行保護。
據記者了解,“南海一號”拖入博物館主體的水晶宮后,博物館將進行封閉,并不馬上公開展出。而是要經過設備安裝和注水、調壓和模擬原始海洋環境的過程。雖然這段時期人流少,但從安全起見,還是將由武警、公安進行巡邏和警戒。
直到安防設備等各方面措施完全到位后,博物館才會正式對外開放,到時才可能交由保安隊伍進行安防。
博物館內將進行
現場潛水考古表演
為了解決“南海1號”沉船出水后的收藏、保護、研究和展覽的場地需要,有關專家根據“總體打撈、就地保護”的原則,選擇了離“南海一號”沉船最近的陽江市海陵島十里銀灘為博物館的建設場址。
昨日(18日),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建設工程有關負責人介紹,該館定位為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專題博物館,其模擬海底環境對古代木質沉船保護、展示及考古研究作業的展示方式在世界范圍內也是一流的。
據“廣東絲綢之路博物館”建造監理王忠介紹,博物館主體工程預計今年3月將完成,隨即進入整體裝修階段,裝修時間約3個月,6月整體工程完工,“南海一號”整體打撈后平移入“水晶宮”內。
據介紹,在整個博物館中,存放“南海一號”的地方則是作為博物館靈魂的“水晶宮”。這是由五個橢圓關聯形成的博物館中最大的橢圓。在水晶宮中,將在海平面以下挖掘12米深的人造海洋,整個水晶宮面積達5000平方米,高24米多,為封閉的海水循環系統。
博物館將采用全新模式
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后該博物館將嘗試世界上所有博物館從未采用過的全新的模式,即進行現場潛水考古表演。據該工程的監理方介紹,屆時,在博物館的水晶宮內,文物考古人員將身著潛水衣潛入水晶宮的水底,一邊進行考古發掘,一邊成為現場考古表演供參觀者欣賞。
在“南海一號”全部進入博物館后,考古學家不會一次性地將里面的文物全部發掘出來,而是每天從中發掘一兩件。據介紹,這種形式一方面是為了方便群眾觀賞現場考古,另一方面也是從保護文物的角度去考慮,不求進度而追求文物發掘的質量,對每一件文物形成完整的保護模式,避免因為發掘而使這些絕世珍品遭遇破壞。
最新消息
昨日上午,廣州打撈局總部和已經抵達陽江的“南天順”召開了調度會,記者從中獲悉,由于海上風浪太大,“南天順”不得不先避風上川島。
廣州打撈局負責“南海一號”打撈工作的副總指揮王仁義告訴記者,由于冷空氣抵達海上,目前陽江海面的風力達7~8級,浪高2~3米,惡劣的海況迫使“南天順”不得不暫先避風上川島。他表示,保證安全探摸作業的海況必須符合風6級以下、浪兩米以下,預計明天海況將有所好轉,屆時“南天順”再進駐作業場地。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