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50年內不發掘武則天墓
文物局:50年內不發掘武則天墓
文物局:50年內不發掘武則天墓
近日,關于陜西乾陵的消息不斷傳來,既讓人們對這座神秘的「武則天墓」充滿了憧憬,也讓人不禁懷疑是否不久乾陵就有可能被發掘。對此,國家文物局有關官員表示,50年內不考慮發掘乾陵。
據新華社北京1月17日電,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教授齊東方表示,對于這個已經討論了相當長時間的問題,專家和相關管理部門已基本達成共識,就是:「保護為主,搶救第一」,一般情況下不去進行更多的主動挖掘,除非有一些特殊的科研項目。乾陵毫無疑問應該屬于保護為主。
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政策研究處主任劉榮明確表示,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文物局對乾陵等帝王陵開發的態度一直很明朗,那就是,「堅決不予主動發掘」。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張柏、童明康也不斷重申這一立場,并強調:「在近50年時間內,乾陵的發掘問題都不應該予以考慮」。
童明康介紹說,一是帝王陵的文物考古價值重大,而目前發掘與保護技術還遠遠不過關,發掘就是毀滅﹔更重要的原因是,從可持續發展來說,一定要考慮資源的代際公平,即子孫與我們擁有同等的文化消費權利,在現有技術手段有限的前提下,發掘帝王陵必然會喪失大量信息,這就是對子孫的犯罪。
乾陵雖然暫時不會被發掘,但針對乾陵的考古調查工作,其實一直在進行,目前對乾陵地表的考古調查還遠遠不夠,很多工作都等著要做。
乾陵博物館業務部主任秦建明介紹說,「鉆探調查和部分試掘」是考古調查的方法。而考古調查只是收集資料,根據地表現象推測陵墓地下結構,并不意味著即將發掘陵墓。「部分試掘」挖掘的面積其實非常小,大約只有1─2平方米﹔而「考古發掘」則是大面積的整體性挖掘陵墓。
齊東方也表示,乾陵的考古工作在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了﹔60年代和70年代又分別對周圍的永泰公主墓和懿德太子墓、章懷太子墓進行過發掘﹔80年代以后,各級政府對乾陵考古都很重視,專業人員的水平也在提高,目前乾陵的范圍、位置這些情況都已比較清楚。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