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世唐代舞馬壺仿制成功 運用了大量失傳的唐代工藝
絕世唐代舞馬壺仿制成功 運用了大量失傳的唐代工藝
絕世唐代舞馬壺仿制成功 運用了大量失傳的唐代工藝
時間:2007-01-17 00:00:00 來源:《北京娛樂信報》
收藏
>絕世唐代舞馬壺仿制成功 運用了大量失傳的唐代工藝
 |
目前存世僅一件的國之瑰寶——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在陜西博物館專家的嚴密督導下,終于仿制成功,公開發行,昨天亮相中華世紀壇,其逼真程度令專家震撼。同時仿制成功的還有狩獵紋高足銀杯、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兩件珍貴文物。這是我國首次成功仿制唐代金銀器。
仿制
采用唐朝傳統技術
恢復大量失傳工藝
陜西博物館的有關專家介紹,唐朝是我國古代金銀器藝術的頂峰,其工藝之精湛,表現力之強,后世難以企及。而1970年何家村出土的窖藏金銀器,又都是唐朝金銀器中的巔峰之作,其中有不少絕品、孤品。本次仿制的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狩獵紋高足銀杯、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三件文物,是何家村窖藏金銀器中造型最別致、紋飾最精美、內涵最豐富的精品,是國家文物局認定的國寶級文物。
唐代金銀器多為皇家貴戚使用,制造時追求宏大華美,不計成本。唐代金銀器制造工藝的高峰,最重要的標志就是錘揲和鏨刻技術的成熟應用。錘揲是利用金銀質地柔軟的特點,將金銀片放在模具上反復錘打成型,然后進行鏨刻。鏨刻是通過大小不同、形式各異的鏨子,用小錘擊打,在器物表面形成各種花紋圖案,達到裝飾效果。用錘揲和鏨刻技術制造的金銀器皿器形輕巧,花紋精美細致。
仿制過程中,陜西博物館的權威專家進行了嚴密督導,確保使用唐朝傳統工藝精制,確保仿品的氣韻和造型與原文物幾乎一般無二。由于大量唐朝制作金銀器的工藝已經失傳,所以仿制工程遇到了極大難度。專家們只能在浩瀚如海的史料中,搜集唐代傳統工藝的點滴資料,然后匯集起來,對失傳的工藝進行恢復。從錘打開模、揲打成型到抬壓鏨刻、批花開色、拼整焊接、整形拋光等等,一共有近百道工序交替進行。
文物
舞馬銜杯壺是國寶
記載唐代神秘歷史
三件仿制文物中,最珍貴的是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這只壺有大約20厘米高,做工十分細膩。上面有鎏金的提梁。提梁前面是直立的小壺口,覆蓋著鎏金的覆蓮紋蓋,蓋紐上引著一條細銀鏈,套連在壺提梁后部。在壺體兩側各錘出一匹駿馬的圖像,那馬長鬃覆頸,長尾舞擺,頸上系結飄于頸后的彩帶流蘇。后腿曲坐,前腿站立,全身呈蹲踞姿態,張口銜著一只酒杯。馬體鎏金,由于是錘凸成像,馬的形象凸起于銀白的壺體表面,具有一定的立體感,顯得十分華美。
陜西博物館的專家介紹,這只壺上的馬,名為舞馬,是一種神秘的馬——經過訓練會表演舞蹈,是在唐玄宗親自指導下訓練而成的,有數百匹之多。 每年的八月五日,是唐玄宗生日,當時稱“千秋節”,每當這天,唐玄宗都要傳命在興慶宮的勤政樓下表演馬舞。表演時,這些舞馬隨著《傾杯樂》樂曲的旋律節拍起舞,昂首揚尾,縱橫往來,做各種舞姿。表演時,除群馬共舞外,還有單匹獨演。有時安設3層板床,馭手乘馬而上,可在上面旋轉如飛。有時又由一大力士舉一榻,讓馬舞于榻上。舞曲結束時,舞馬口銜酒杯,跪拜在地,向皇帝祝壽。
安史之亂中,安祿山攻陷長安,將舞馬據為己有,后安祿山敗亡,舞馬轉為其大將田承嗣所有。一天,軍中宴樂,舞馬應節而舞,田承嗣不懂,視舞馬為妖孽,命軍士鞭撻而死。從此舞馬便絕種了,其訓練方法也從此失傳。
長期以來,中國的史學界都對神秘的舞馬是否真的存在抱有疑問,直到1970年在陜西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的窖藏唐朝文物中,發現了這只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它是迄今為止惟一證明舞馬真實存在的實物資料。
文物
狩獵紋銀杯極罕見
帶有濃郁羅馬風情
絕世文物——狩獵紋高足銀杯的制作工藝極其精湛,上面雕刻的花飾也極其繁復。它由杯體、托盤、高足三部分組成。杯體為敞口、圓唇,筒形腹。腹下由一托盤托住杯體。高足上部較細,中間有算盤珠式的節,下部為喇叭形底座。杯身通體以魚紋為地,上部一周凸棱及下部一周條帶將其紋飾分為三組:上部及下部均為波浪形纏枝紋,杯子中部是一幅狩獵圖,描繪了兩個狩豬場面:其一為一人騎馬轉身向后射箭,后面一人騎馬向前射箭,兩者之間為一頭野豬。其二為一人在馬上轉身將弓挾在懷中,注視著身后,而后面的騎馬者箭剛離弦,射中馬前方一頭小鹿,箭頭已穿透鹿身,此鹿上方還有一頭驚恐萬狀的鹿,前方則為一只正在逃跑的狐貍。
北京大學教授齊東方先生對這只銀杯做過深入研究,他認為這種造型的銀杯最初應是羅馬風格的器物,拜占庭時沿用,后由薩珊經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目前所發現的外國實例中,與這只狩獵紋高足銀杯形制最相似的,是1912年黑海沿岸的彼爾塔瓦市郊出土的4件金、銀高足杯。
文物
鎏金飛廉紋六曲盤
剔刻工藝冠絕古今
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是何家村唐代出土金銀器中三件鎏金動物紋六曲銀盤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件。中國古代的器皿形制大部分都為圓形,飲食器皿尤是,在大約7世紀后半葉至8世紀初,多瓣花形器形才逐漸流行起來。是唐中期以后隨著中外文化交流的影響而產生的。
銀盤為六曲葵花形,窄平折沿,淺腹平底,盤心處凸起并剔刻出一只鼓翼揚尾、偶蹄雙足、牛首獨角、鳥身鳳尾的動物形象。這個獨特的動物形象,就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風神——飛廉。這種神獸象征著帝王的權威和國力的昌盛,是神話傳說中的勝利之神。從這件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可以看出,唐人對外來文化的借鑒取舍,又根據自身文化重新創造的精神追求。
該銀盤的制作相當考究,工藝也十分繁雜,尤其在用刀具剔刻出紋飾細部時,剔刻的工藝相當高超,堪稱冠絕古今。起刀落刀一氣呵成,像是畫家在紙上揮筆而就,線條清晰準確,刀法純熟,沒有線條的重疊和補刻的痕跡。
發行
全國范圍限量發行
每件均有絕版編號
這次復制成功的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狩獵紋高足銀杯、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分銀制和銅制兩種,分別在全國范圍內限量發行1000件和3000件,由陜西博物館出具收藏證書,每件均有絕版編號。其中銀制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價值1.38萬元;銅制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價值4680元;銅制狩獵紋高足銀杯價值2980元;銅制鎏金飛廉紋六曲銀盤價值2680元。
記者了解到,從昨天起,三件文物的高仿品在中華世紀壇東南門展廳內展出,為期20天。
發行地點:中華世紀壇東南門展廳
收藏咨詢熱線:58931662/13391863959
撥打熱線電話可免世紀壇門票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