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民間藝人:皮影革新正當時
陜西民間藝人:皮影革新正當時
陜西民間藝人:皮影革新正當時
時間:2007-01-16 00:00:00 來源:新華網
收藏
>陜西民間藝人:皮影革新正當時
“華縣皮影的‘小旦’形象以前線條是平的,比較保守。現在我們改為更符合現代人審美觀念的女性曲線設計,這種新‘仕女圖’如今成為最受歡迎的作品。”陜西華縣皮影雕刻民間藝人薛宏權近日告訴記者。
華縣皮影2006年5月被列入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更好繼承和發展皮影藝術,眾多民間藝人大膽革新皮影制作和表演,讓這一流傳千年的傳統藝術煥發出新魅力。
薛宏權是華縣知名的皮影雕刻工藝傳人,也是推動皮影工藝革新的帶頭人物。他革新皮影制作、經營和傳播方式,力圖使華縣皮影更加適應時代。“我們繼承華縣皮影‘才子佳人’和‘皇帝貴妃’等制作系列,同時根據歷史故事創作‘穆桂英戰番將’‘皇帝出巡’和‘桃園結義’等場景圖。”薛宏權說。
為傳播皮影文化,薛宏權與一家影視公司合作,制作皮影卡通片《頑皮冬冬》。“皮影被譽為世界最古老的動畫。如今由于皮影演出影響力有限,皮影與現代卡通片結合,能夠讓人們尤其是孩子更加了解皮影文化。”薛宏權說。
《頑皮冬冬》只有13集,但創作上卻是皮影制作一次不小的革新。“以前皮影人物只有側面形象,而卡通片人物需要更加豐富的表情。經過幾個月鉆研,我為《頑皮冬冬》設計20多個人物,并增添正面形象和表情變化,算是對皮影制作工藝的一次創新。”薛宏權說。
華縣皮影雕刻以刀法細膩、造型獨特著稱,在國內外享有盛名。現在經常有外地客商和國外游客找到薛宏權訂購皮影。為擴展市場,薛宏權2004年創立皮影雕刻工作室,實施產業化經營,如今每年銷量近1萬套。
皮影雕刻大放異彩,皮影的表演形式也在創新。在當地政府幫助下,華縣成立皮影演出公司,組織皮影藝人成為專職演員,把皮影表演帶出田間地頭,走入劇場。
“這種形式以前從來沒有過。我們這幾年隨劇團到上海、慕尼黑等一些城市演出,當地觀眾的熱烈反應大大超出我們的想像。這對我們這些唱了一輩子皮影的老藝人來說是一種鼓勵,讓我們覺得皮影很有希望。”華縣梁堡村58歲皮影藝人劉東耀說。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