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書法體驗之我見
中國當代書法體驗之我見
中國當代書法體驗之我見
時間:2007-01-13 00:00:00 來源:
名家
>中國當代書法體驗之我見
——作者:王云陽
當今中國書壇,可謂“百花爭艷,百家爭鳴”的多姿多彩時代,另一方面,也呈現出“魚目混雜,魚龍俱下”的混亂局面。當然也是精英輩出的最好時機。
突出表現在:一方面刻意傳統學究派,畢生上朔古人,傳承演習用心,當真幾十年寒窗,可謂傳統忠實到家,然造就平平,“名利所有”未必盡人如意。
另一方面,投機鉆營故弄玄虛派,書法好玩、簡單,無門無派,胡亂涂鴉,希奇古怪,以巧取勝,游走江湖,混跡書壇,攪得“一鍋粥”,不明眼者,會被其蒙蔽,跟著忽悠,亂了方寸不算,害了自己,也污染了別人的眼光水平,混混也。
依愚人之見:習書、書法自有區別,兩種境界,兩種胸懷,前者用心“入內”,后者造化“出神”。有人一生習書也難達“出神”境界,何也?沒有體驗,沒有造化,沒有靈魂。如何才能達到“出神”?——需要修煉,需要閱歷,需要人生體驗。
書法靈魂是什么?是心境,是精神,是書者內心的轉換體現。如同中國畫的最高境界叫“寫意”:用黑白水墨的表現濃縮自己的思想、靈魂、心境;這是與西方藝術的最本質區別,西方藝術講究規矩、科學。兩條藝術產生的發展軌跡自古以來明顯倒置:東方藝術“先寫意、后寫實”,古人先創立“大寫意”,近人引進西方藝術結合之,才講究“造型、色彩”;而西方藝術“先寫實、后寫意”西方藝術最初是以透視、造型、光色塑造藝術作品取勝,值近代始演化為印象派、抽象派、行為藝術等等現代藝術為主流的意象主義時代到來。
寫書法的目的,是為了流露和表白自己,除了滿足自己,若能給社會和他人帶來視覺和心理的滿足,不乏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快事。當然流露與表白最終所呈現的作品美丑結果如何,其決定因素是與隱含在你的背后根基、修養有關。
“追求名利”可以激勵初習書者興趣、上進,但過于名利,難免陷入“沽名釣魚”的尷尬地步,也難有大的造就、突破。
書法的個性創作,是需要先“有法入內”,后“無法無我”。“有法入內”,要清楚的了解書法的前后傳承體系、吸收重要精華、評判標準與依據;之后通過刻苦修煉,才能向“無法無我”的忘我境界進發。只有徹底忘掉“自我”,不受外界與自我因素“羈絆”,始能“出神入化”、“自然而然”。從“有法入內”→“無法無我” →“出神入化”,是書者的不同心境體驗歷程,也是書法造就的理想追求。
人生體驗與書法,因為有了“字如其人”的本質靈魂性情體現,始有岳飛、毛澤東大氣磅礴、氣壯山河、震撼靈魂的書法宏篇大作。試問:沒有“指點江山、南征北戰、報國為民、偉人風范”的崇高境界,能誕生這樣永存千古的偉大作品么?這遠非常人可比、可學。因此,習書是根基,閱歷是關鍵,沒有豐富的人生體驗,平平淡淡,想造就氣吞山河、氣貫長虹的作品也很難。
如此說來,那一般平凡人就不要寫書法了,不是,是要常人具備一顆“平常心”,有“平常心”并不等于不努力,“平常心”可以讓你“入靜”,免于“浮躁”;佛語說“心中有佛,自然有佛”,“努力+智慧+自然,“一切隨緣”,一切皆在“自我造化”。
2006/2月深圳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