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市場最迫切需要什么?
中國藝術市場最迫切需要什么?
中國藝術市場最迫切需要什么?
中國是文化大國,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擺脫長期貧窮落后的局面,為解決最基本的溫飽問題,國人無不投身于經濟大潮之中,這個階段不會太長。事實上現代化經濟發展,離開文化科技,離開現代文明,其高速高效振興只能是一句空談,這從發達中國家的結論已足以證明。
精神和物質是人類生存領域兩大必不可缺少的需要,因此無論是精神或物質,俱在人類生活中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從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來看,文明的出現,文化的需要,是劃分現代進步與原始物欲區別的最大標志,人類最終的目的是要求得精神領域的富有,而決不單單是在物欲方面的低能滿足。
然我國經濟大潮下的精神文化相對處于被動地位,這決不意味著精神文明就可以忽略,西方經濟發達的國家從七十年代初就已開始重視企業文化,文化與經濟也即精神與物質的關系,我國對企業文化的重視是從八十年代中期才開始引起關注,而文化藝術在精神文明中卻占有廣闊的領域,它是現代社會中人類最直接、最高層次的需要和精神享受。關于如何拓展中國的藝術市場,其前景分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眼:
一、宏觀藝術分析
無論國人的國粹藝術(本國傳統水墨繪畫,理當稱之為最高、最完善之精神藝術,因為她創始之初,就是以寫人之胸中之臆、心靈之境,同時融以博大精深的東方哲學思想以寫神為主,故稱為“寫意”),還是自近代由西方引進的油畫藝術(明末清初),其作品的價值和修養造詣當堪稱國際一流。由于經濟落后的原因,始終不能領先或冠冕堂皇地在世界藝壇獨領風騷、獨占鰲頭;以東西方藝術兩大派別之分也僅僅是一種文字上的區別,在國際藝術市場上實際代表東方藝術的還不如文化引自中國的日本后起浮世繪畫,經濟是一方面,宣傳推廣也不力,致使美玉埋于土,難以為世人所賞識。因此有待將國人之藝術推向世界藝術市場,放在名副其實的東方藝術之尊的寶座上,需要社會各界有志之士共同不懈之努力!
二、具體藝術分析
1、中國畫藝術
歷代名畫盡管各大博物館收藏較多,但散軼民間也為數不少,以致走私文物案件時有發生,藝術品的價值衡量僅僅靠國內港臺幾家規范的拍賣公司每年有限幾次的拍賣;在藝術收藏上,國內的收藏家不若港臺為多,企業收藏相對更少,而港臺的收藏家大都以炒畫倒畫為主,藝術品很難賣出實際價格,不妨以歷年來中國最高藝術大師的作品拍賣價格和國際藝術大師相比較就可以看出其中的差距之大:張大千、齊白石一幅畫的最高價格也不過在200—300萬元港幣之間;而畢加索的《皮埃雷特的婚禮》卻在5130萬美元,凡高的《加歇醫生肖像》8250萬美元,創下世界最高記錄;懸殊之大,令人咋舌驚嘆。究其原因:一是中國藝術市場較成熟發達的西方藝術市場起步較遲,二是走向國際藝術市場的宣傳推介不夠;不能與國際藝術市場接軌,自然競爭、競價的機會就少,價格也就低的多。
2、油畫藝術
西方是油畫藝術的鼻祖,藝術發展道路:是從古典寫實走向現代抽象。
中國油畫起步晚,明末清初引進到今天止一直以古典寫實為主流,從中國人的油畫欣賞習慣看,古典寫實市場空間較大,再加上中國的本土文化、民族習慣的滲透,中國的油畫藝術造詣和意境則另有一番天地。
以傳統的油畫藝術發源在西方,一刀切否認中國油畫藝術的自身創造價值和地位,太概念化和有些片面,認識和形成規模是需要一個過程。
三、國內藝術市場分析
中國自古至今國人無不把書香門第做為抬高身價的顯示,今人也不例外,收藏藝術品,收集名人字畫,時下成了社會大眾所普遍的一種時尚。而市面上大的公司、賓館酒樓,如果欲想上檔次,僅僅憑一些庸俗的美女、伴娘招攬生意,其經營前景只能是日趨蕭條、每況愈下,因此以文明著稱的文化古都北京,諸如此類場所無不以擺放懸掛裝點中國的一流藝術為顯赫,且不少精明的文化商人并籍以這些場地開辟畫廊、服務上門,滿足一些真正具有高尚品味的富商們之高級需要。相形之下,深圳及華南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在這方面還處于一些欠缺,這也是新興城市文化先天薄弱所造成,文化氣氛不夠濃厚,所以在經濟發達地區有待開發的文化藝術市場潛力巨大:家庭裝飾、油畫、壁畫、城市雕塑、動漫產業,乃至名家字畫,那么多大的建筑、大廳、禮堂、酒樓、星際賓館都需要裝飾和陳列,需求量可以說極其廣泛,同樣需要有這類藝術經營和經紀人之出現。
四、國際藝術市場分析
藝術品價值及藝術地位在西方人的心目中可以說是至尊神圣最高的位置,已經滿足了物質需要不再僅為溫飽問題而疲于奔波的西方人,閑暇之余的精力無疑就投向了文化藝術高雅而廣闊的審美享受和精神愉悅之中,加之西方人文化素養普遍較高,儒雅的風范和悠久的文化背景,養成他們一向把欣賞熱愛藝術、收藏尊重藝術作為社會生活中不可分割的內容,對于那些不懂藝術、不了解藝術的人,則視為丟身份、有失體面。難怪西方有推舉價值連城的藝術品拍賣為最高價值,難怪西方有家家俱愿懸掛真實的繪畫藏品,而不是改了面孔不具收藏價值的印刷品;要的是貨真價實,賞的是原汁原味,哪怕是一件世界名家名畫的臨摹品也要比盡管制版酷似的印刷品價值要高的多,以致西方買不起名畫的社會大眾竟對中國摹仿名畫的行畫市場需求量之大不可想象,要的是真實。
五、現行藝術市場分析
因為不成體系,缺乏規范化的管理、引導,導致藝術品市場一度混亂:拍賣市場居然有假畫偽作出現;文化藝術品交易場所、中心、畫廊,客戶寥若晨星,畫廊經銷品味太低,低檔行畫充斥,中高檔藝術賣不起價格,藝術貶值;行畫市場魚目混珠,炒單賣單,制作者為數額和酬金所限,行畫作坊成了人工印刷車間,根本談不上繪畫制作,因為粗制濫做,所以行畫價格一降再降,幾乎與印刷品價碼相等,其無規范化的統一管理是畸形的運作市場不能憑繪畫質量競價競譽,只能導致路越走越窄,市場越來越小,因為引導與推介不夠,創作畫與行畫差價甚微,且銷路也窄的多,最后結果只能使更多具有藝術價值的藝術精品積壓、貶值。從深圳文博會、廣州藝術博覽會到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以及各地藝術市場調查來看,中國不是沒有藝術精英,也不是沒有藝術精品,真正緊缺的是沒有能夠把這些藝術精英和經典作品推向國際市場的經紀人、推介人以及代理人。
六、藝術家分析
獻身埋首于創作之中的中國藝術家,他們無心也沒有精力既要創作出成功輝煌的作品,還要去做自我推介和銷售,豐子愷老先生曾說過:藝術不是商品,商品化的創作是不會出好作品的。任何一個充滿激情的創作者,他們只知道也僅僅能夠做到分秒必爭地去珍愛自己有限的人生并忘我投身于無限的藝術追求之中。
藝術需要潛心,需要投入,需要真誠、執著;然而為貧困和經濟困擾的中國人,同樣也在困擾著中國文化藝術界的精英們;眾所周知,文化單位是地方上的清水衙門,誰也不愿呆,誰也呆不下去;每年美院畢業的高材生,要么改行,要么單干,要么失業;多少個為貧困所累而依然耕耘在藝術求索道路上的藝術家們,竟過著一種與他們創造的財富、身份極不相稱的生活,藝術不能在商品社會中換成經濟,其價值分文不值,以致“窮藝術”、“窮知識分子”成了文化藝術界的代名詞,“文藝界”一潭死水至今稍改。
綜上所述,中國藝術界迫切需要自己的藝術推介人、鑒賞家、藝術經紀人,藝術類珍藏機構,這種經紀人,決不是那種只懂點皮毛,憑一時好奇的投機商,而是藝術界的專家,真正有志致力于我國民族藝術恢弘光大者,投身于把中國藝術推向國際藝術市場做為一種畢生事業追求者方可稱之謂。
祝愿中國藝術在世界藝術之林發揚光大!!
96/5/11初稿 06/8修訂深圳
曾刊于《證券時報》“藝術收藏”、“中華美術網”、“書畫國際”、“國際藝術界網”、“中國收藏交易網”、“中國書畫收藏在線”、“中國書畫論壇”等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