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與時---感悟《鄒德忠書法藝術》
道與時---感悟《鄒德忠書法藝術》
道與時---感悟《鄒德忠書法藝術》
齊魯形勝之地,人才輩出,今福山鄒德忠先生居京華而以書名當代, 尤以隸書馳譽書壇。其隸書風情獨標,別開生面,雄強中含姿媚,厚重 中寓勁秀;用筆精熟豐厚,提按頓挫,和律中節,縱橫使轉,淋漓暢酣g 結字如峰峙塔矗,扶疏濃郁z自我作古,創以粘結法,使其隸書如金文 之熔鑄,如石刻之斑斕,塊面映照,點線相和,極具視覺沖擊力與構成 張力。成為卓牽不群的"鄒家樣",其成功之路,足以嘉惠書壇,啟迪后學。
鄒德忠先生人品,書藝,當代名公多有定評,此處毋庸贅言,我只 想從其書學思想來分析成功的基石所在或有益于今日書壇。
鄒德忠先生對書總藝術視之高、思之大、愛之深,以德治藝,以藝 養德,是其成功的基石之一。清人劉熙載論藝時曾言:"吐棄到人多所不 能吐棄為高,?函茹到人所不能涵茹為大,屈折到人所不能屈折為深。"作 為藝術追求,受想、行識,皆須虔誠專一,方能求深愿達。他視書法之道 甚高:
蔡元培先生曾說藝術可以代替宗教,我認為最有資格代替宗教的藝術就 是書法。
…中國書法藝術的這個宣泄、平撫、慰籍、療治創傷、化解憂忿 的作用,在中國歷來是與宗教相并不悖的。以至于宗教還借助書法,來 作為他們的傳道、修道的手段,歷史上眾多的僧道書法家的出現就是很 好的明證。因此,書法就成了歷代知識分子的一生相伴的終極關懷,是 他們的精神家園和靈魂歸宿。
一鄒德忠:《書法藝術的興起現在與未來》
藝術人生與生命相伴,與道理通,與心性通,其思書怯之大,可以 涵茹其人、其事、其時、其世,鄒德忠先生認為:
中國書法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中表現,是陰陽變易,天人合一的哲 學思想,溫柔敦厚的詩教,"立象盡意"的藝術表達方式,中庸和諧的審 美理想,在具有高尚人格修養的通才人物上的具體表現。H·H·它是需要 終生的學習營造,磨練修養才能達到的。
一鄒德忠《中國書法的舉起現在與未來》
其愛書怯之深切,植之心田,溢與言表,付諸行動,發而為真情宏 愿,他說:
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前景是廣闊的。這是因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是優秀的,他的精華部分越來越被世界所認識。
……中國傳統文化有如此巨大的生命力,負載他的文字,由此文字 發展起來的書法當然也有強大的生命力。……這就決定了以漢字為載體 的書法藝術既是古典的,又是現代的,還是未來的,超越國界的一門藝術。
一鄒德忠:《中國書法的興起現在與未來》 鄒德忠先生深入傳統為書藝之"大道正途",他以自強不息的求索精 神,厚德載物的人文情懷,"慎言創新,執意深入傳統。"這是因為"傳統 是一座無限豐富的礦藏,有著無限豐富優秀的創新基因。"(《鄒德忠書法 藝術.后記》)這正是其成功基石之二,他強調:
中國書法歷來就是一個不斷創新,不斷深沉積淀的歷史。……幾千 年的書法創作和欣賞已成為漢民族的無意識活動了,這就是說書寫者經 多年書寫,他極端熟練的書寫技藝已達到由有法到無法的自由無意識的 境界了,整個民族幾千年來的實用和藝術兩個方面的書法實踐,日日天 天耳濡目染已形成了民族的無意識欣賞活動了,已經形成了一種感性的 直覺了,也就是不假思索地就能敏感的接受它、欣賞它,這對書法的感 性的直覺的欣賞活動和自由的創作實踐活動,是中華民族經過幾千年對 書法的理性的、有意識的總結、豐富的沉積而形成的。 一鄒德忠:《中國書法的興起現在與未來》
讀罷《鄒德忠書法藝術》,不禁想起湖北吳丈蜀先生論書詩中的好句 "非欲創新新自臺。",此真乃酶酬灌頂七字真言。而與當前一些浮光掠影 還未解書怯為何物卻大言不慚侈談創新者旨趣大異,反觀那些以反傳統 勇士自許的"創新",真有名貿實易之感,因悟:
書法古今一藝,同而不同,不同而同。所同者,道;所不同者,時。 所欲同者,難違其時;欲不同者,難逾其道。明乎此,可知"非欲 創新新自創"之理固在,非今日跟跟不休者淺見陋識可比。 不言創新者,新自其時而創ν|直言創新者,自有循其舊而須央不可 離之道。
有循其道而能逸其時者乎;有居其時而能背其道者乎?若有,則一 定不能在書法一藝內,不在人世間了! 鄒德忠先生于書藝,遵其道處其時者也。(文/李庶民)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