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貼中的民風民俗
布貼中的民風民俗
布貼中的民風民俗
湖北陽新布貼已申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它在陽新民間傳承已有1000多年。陽新布貼以原始稚拙的物像造型、浪漫無羈的組合構圖和墨漆點金似的色彩處理體現楚文化藝術特征。
清代布貼圍脖,系當地1至3歲兒童所戴。這件清代布貼圍脖直徑12厘米,平面分為4層做工。第1層為布貼連云紋;第2層為布貼四海升平海水紋,海水波濤高聳,頗為壯觀;第3層為布貼福壽雙全紋,由8枚仙桃和8只蝙蝠圖案組成;第4層為針繡民間八寶吉祥紋:筆,寓意筆定如意;劍,寓意文武雙全;書,寓意書香門第;犀牛角,寓意富貴常在;寶葫蘆,寓意多子多福;扇,寓意八仙捧壽;象牙筷,寓意太平有象;金魚,寓意連年有余。整件藏品做工精致配色明艷,針腳緊湊,構圖巧妙。
清代布貼涎兜,長16.5厘米,最寬直徑12厘米,也系當地2至5歲兒童所戴,這件布貼涎兜,也分4層做工。第1層為布貼雙魚紋,寓意鯉魚跳龍門;第2層為布貼雙雞紋,寓意冠(官)上加冠(官);第3層為布貼蓮花紋,正中一朵盛開的蓮花,一邊一只鴛鴦,構成了鴛鴦戲蓮圖案。這層圖案旁邊,還各有一只石榴,寓意多子多福;最下面一層乃是蓮花紋,一朵盛開的蓮花,正中坐著觀音,寓意觀音坐蓮保佑孩子平安長大。整件藏品,寓意巧妙,雙魚沒有點睛,觀音沒有具像,這是這件藏品最為成功的藝術表現手法。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