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相花紋喜含吉語
寶相花紋喜含吉語
寶相花紋喜含吉語
唐代是我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故銅鏡鑄造不計成本,其中以洛陽、揚州等地鑄鏡業比較發達,所制的銅鏡質地精良,造型雄渾,精致敦厚。唐鏡的特征是鏡緣以弧形取代卷邊,紋飾以抽象回歸自然,現實與理想相糅合,觀之雍容華貴,令人愛不釋手。
唐人信仰佛教,因此有的銅鏡紋飾明顯源于佛教圖案。筆者去年在本地古玩市場購得一面寶相花銅鏡,觀其工藝應是唐中期揚州民間鑄制鏡。
所謂寶相是佛教徒對佛像的尊稱,寶相花則是圣潔、端莊、美觀的理想花形。此紋飾是魏晉南北朝以來伴隨佛教盛行的流行圖案,它集中了蓮花、牡丹、菊花的特征,經過藝術處理而組合的圖案。此鏡直徑13厘米,圓形、圓鈕座,鏡中心以一凸棱高弧圈紋將鏡背紋分為內外兩區,內區是八環曲花枝,纏繞成盤曲之狀,枝頭的花朵多為五瓣形,花瓣呈桃形,有的含苞未放,花蕾聳起。有的蓓蕾初綻,微露點點花蕊。外區也是八蓮枝蔓草、葉片、葉莖沿著圓形圈向前舒展,外緣為鋸齒狀邊緣。
一般來說,唐鏡無論造型、紋飾總喜“八”、“八角”或“八花卉菱邊”。這也是判定銅鏡是否唐鏡的標準之一。文物鑒定術語中也有“唐八”、“宋六”之說,就是說唐朝和宋朝時人們愛好的吉祥數字分別是“八”與“六”。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