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件《米芾拜石圖》同臺競技 值得藏家傾囊
兩件《米芾拜石圖》同臺競技 值得藏家傾囊
兩件《米芾拜石圖》同臺競技 值得藏家傾囊
時間:2007-01-12 00:00:00 來源:《中國商報》
收藏
>兩件《米芾拜石圖》同臺競技 值得藏家傾囊
 |
即將于1月13日至14日敲響槌音的西泠印社2006年秋季拍賣中,有兩件米芾拜石題材的作品將與藏家見面,一件為明代畫家陳洪綬所作,另一件則出自近代海派大家任伯年之手。這兩件作品各有看點,它們同臺競技,想必會有一番精彩的表現。
陳洪綬佳作格外耀眼
據了解,米芾當年為石“醉”,為石“癡”,為石“癲”,他的“米芾拜石”故事如其書法一樣讓人贊美,成了多少丹青高手筆下百繪不厭的題材。此次付拍的陳洪綬的《米芾拜石圖》立軸,為設色絹本,尺幅為114.9厘米×47.1厘米。
據介紹,陳洪綬的人物畫不是現實主義的,而是屬于象征主義,他筆下的人物畫已經充分類型化、符號化,可以說中國人物畫的文人化語言轉換是由陳洪綬完成的。在《米芾拜石圖》軸中,我們看不到習見的文人肖像溫柔敦厚的形象,畫中米芾的造型上銳下豐、頭大身小,寬袍廣袖,具有強烈裝飾趣味,連身邊的侍者、隨從的造型也有此特征。這種造型方法遠承五代時期的貫休,近取徽派版畫,屬于陳洪綬所特有的形式語言,這既顯露出畫家卓越的造型能力,又使人物變得古質而高雅。
高超的用線能力是《米芾拜石圖》軸所體現的陳洪綬繪畫的另一個特點。陳洪綬將變形奇古的面貌和溫雅渾厚的線條相配合,兼取古代人物畫家的線描特長,靈活運用在畫面之中,在游絲描的緊勁綿密之外,又加入了線條的變化和力量感,形成了高古的精神特質。《米芾拜石圖》軸中的線條明靜有序,法度嚴謹,卻能感受到是在解衣舒袍的狀態下一氣呵成的。
此幅作品經近代大學者羅振玉題簽,民國時期流入日本,在日本出版的《東洋美術展》、《世界美術全集·中國明清》、《明清的繪畫》、《東洋美術第二卷·繪畫Ⅱ》、《明清美術展目錄》中均有著錄。其后大陸出版的《流失海外的國寶·圖錄卷》和《陳洪綬作品集》中亦收入此作,可以說《米芾拜石圖》軸是一幅流傳有序的陳洪綬繪畫名品。
值得一說的是,近年來,陳洪綬的作品備受市場推崇,這一方面與人們對其藝術價值的認知有關,另一方面與古畫越來越受到藏家青睞有關。這件難得的陳洪綬《米芾拜石圖》此番亮相拍臺,它能價值幾何還有待于市場考驗,但它無疑是今秋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任伯年手筆同臺競技
在陳洪綬《米芾拜石圖》中,不管是品茗的高士還是拜石的米芾,其象征意義已不只是放浪形骸的高潔,還糾結著文化理想的認同與人生理想的寄托。這種強烈的象征主義及其感染力一直影響到海上畫派的任伯年。任伯年的《米芾拜石圖》軸從構圖、技法和精神氣質上完全淵源于陳洪綬的繪畫。此番,任伯年的《米芾拜石圖》將與陳洪綬同臺競技,殊為難得。
據了解,任伯年所作《米芾拜石圖》立軸,為設色紙本,尺幅為150厘米×74厘米,繪寫人物形象傳神,勾線干凈利索,灑脫中有一股“癡氣”。未署年款,鈐“任頤長壽”印。任伯年一生享年56歲,飲酒與吸食鴉片將一個活100歲都不嫌多的天才生命半途隕損,實在可惜。其實他是意識到他的身體對生命的影響的,才過30頭發已花白,50歲后肺病加劇,但性格的瀟灑使他往往無所顧忌,刻“任頤長壽”印時,才38歲。鴉片與酒是他提神的“尤物”,尤其鴉片,“若過足癮,則如生龍活虎,一躍而起,頃刻成畫七八張,元氣淋漓。”(徐悲鴻《任伯年評傳》)。此畫當然不是作于38歲那一年,而應該更晚一些時候,大約就是在美酒微醺之后所作,要不然畫不出這樣的精神,畫中的米芾也不會有如此癡態。
一次拍賣有兩件相同題材作品付拍,皆出自名家之手,且還有淵源師承關系,極為難得,值得藏家傾囊。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