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文化盤活北京歷史 京六成文保單位被占用
讓文化盤活北京歷史 京六成文保單位被占用
讓文化盤活北京歷史 京六成文保單位被占用
時間:2007-01-10 00:00:00 來源:《北京晚報》
收藏
>讓文化盤活北京歷史 京六成文保單位被占用
愛走街串巷來尋找“北京味道”的梁女士昨天來到張自忠路3號院,可“謝絕入內”的牌子讓她吃了閉門羹。這里被確定為全國文物保護單位,沒想到仍被社會單位占用,不得參觀。走在北京四九城,文保單位的標識隨處可見,北京市現存不可移動文物3500項,其中60%被不合理使用和占用著。
記者目擊文保單位被占隱患多
記者從東四六條西口向東走200多米,就是清代大學士崇禮住宅,全國重點保護文物,門口掛著“非開放單位”的牌子。
東單北極閣三條的寧郡王府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鐵柵欄門外也貼著“非開放單位謝絕開放”的牌子,里面紅色的立柱斑駁不堪,一堆蜂窩煤貼著墻堆放。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和敬公主府的石牌和一家證券公司的牌子緊挨在一起。
專家支招建設北京文物文化體系
針對北京大量文物古跡被占用的情況,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副主委劉秀晨和九三學社的專家學者歷時1年,走訪了北京城數十件家文保單位,為北京文物保護支招:建議成立“首都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委員會”,統籌考慮安排北京文化遺產的保護、管理、合理利用。建立“首都文化遺產保護基金會”,鼓勵并充分開掘多渠道吸引社會、團體、企業及個人對文化遺產保持的資金投入。
劉秀晨還建議建設北京中心區文物文化體系,將現有的文物文化建筑和園林景觀加以修復,按歷史時代脈絡、地域區位分布進行梳理,比如把五塔寺、暢觀樓、福蔭紫竹院、蘇州街、萬壽寺等文物保護單位用長河串聯起來,建設北京新“清明上河圖”;把朝阜路上魯迅故居、歷代帝王廟、廣濟寺、西什庫教堂、國家圖書館、三海、景山、故宮、北大紅樓、美術館、東四清真寺、浮云府、東岳廟等串聯起來,并帶動文物修葺,形成世界上最著名的文物大街;把段祺瑞執政府、趙家樓舊址、三一八慘案發生地、孫中山故居、北大紅樓、三眼井故居、輔仁舊址、魯迅故居等串聯起來,建設近代民主革命和新文化運動廊道。使正在被現代北京淡化的歷史北京重現。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