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六安雙墩王陵漢墓出土黃色的谷子
安徽六安雙墩王陵漢墓出土黃色的谷子
安徽六安雙墩王陵漢墓出土黃色的谷子
“兩千多年的谷子出土時還是黃色的,跟新鮮的一樣;還有這些瓜子,保存很好,難以想像已經被埋葬在地下這么多年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汪景輝小心翼翼地把白紙包攤開捧在手心,紙包里帶著泥土的幾顆灰白色不起眼小顆粒,就是日前從安徽六安雙墩一號漢墓里出土的“寶物”之一。
安徽六安雙墩王陵漢墓發掘工作從7日開始,汪景輝是此次漢墓考古發掘工作的現場負責人,他告訴記者,漢墓的發掘工作取得初步進展,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植物種子、果實等有機物在經歷了千年地下歲月之后,出土時仍然保存較為完好,比較少見。
據介紹,漢墓出土的植物種子、果實類包括谷、稻、紅棗、板栗、瓜子等。“紅棗的果肉已經沒有了,但是皮和核都還清晰可見;而谷子出土時還是黃色的,跟新鮮的一樣。難以想像經歷了兩千多年,這些東西還能這么完整鮮活地保存下來。”汪景輝說。
汪景輝對記者說,種子果實類能如此完整保存下來,可能跟墓葬的地下水、土壤等埋藏環境有關系。比如在離大墓30多米遠的車馬坑里,殘存的馬匹殘骸幾乎已經化為“泥巴”狀物質,但是大墓里的尸骨保存情況則好得多。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