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樹群論書法言論摘編
胡樹群論書法言論摘編
胡樹群論書法言論摘編
▲書法是生命力的圖式,黑色的線條是書法家情感的軌跡。
▲書法講究“精氣神”。所謂精,是筆法精到;所謂氣,是指氣韻生動;所謂神,是指神采飛揚。
▲成就中國藝術家有三要素:一是悟性,決定你適宜不適宜干這一行,二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淀,這是決定品位的因素;三是甘于面壁的精神,即筆墨功夫。
▲什么是傳統?傳統是典范,是規矩,是法度,是經驗,是經,是道。這是學書法的捷徑,也是必經之路。離經叛道的正確途徑是在充分熟悉傳統之后的蹊徑獨辟,而不是目無傳統的想入非非。
▲繼承傳統決不是回歸昨天,重復歷史,克隆碑帖,而是從歷史的制高點上起步,搜索書法家發展的規律,在次基礎上否定昨天,開創明天。這個否定,是揚棄,是創新,是發展。
▲藝術品的質量取決于三個含量:一是思想文化含量,即有多少值得琢磨的東西;二是技術含量,即技法上的高難度。比如騎自行車帶兩個人不是藝術,能帶十五個人就是藝術;三是情感含量,在前兩個條件基礎上,感情投入愈多,作品質量愈高。
▲凡是稱的上藝術的東西都應該以美為靈魂,書法家有三類,一是秀美,二是壯美,三是拙樸美。秀美,如花旦亭亭玉立,行如風白柳,唱似清泉流;壯美,如花臉,跺一腳,天搖地動,喊一聲,撕肝裂肺;拙樸美,如丑角,一舉手,一投足,都另人忍俊不禁。但大丑是以大文化為基礎的,沒有文化內涵的丑只能是淺薄,甚至是惡心。
▲藝術美源于生活美,書法也不例外,“午后枯藤寫大篆、窗前新柳舞行書”、“點如隕石落地”、“撇如匕到橫空”等等,就是這個道理。我把一切當書法欣賞。就連看球賽時明星的三步山藍,就像書法家的一波三折,既有力度又很優美。]
▲字的點畫要占對位置,有要占夠位置,這樣字才能力的住。就像名家的唱段那樣,字正腔圓。
▲沒有中鋒用筆,字就沒有脊梁,人沒有骨氣,字就很難精神。
▲在一次書評中發現有人用嘴咬筆寫字,我在評分表上沒有打分寫了六個字:
“不容易,不可以”(殘疾人例外)。書法家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書家。所以寧可不如人,不能不是人。書家是藝術家,藝術家在人民心目中是 藝術的化身,道德的化身。所以書家要珍惜這份榮譽,不僅要自尊,而且要自重,在加強藝術修養的同時,要十分注重思想修養,道德修養,做一個人民信任與尊重的藝術家。
▲書家終身都要念一本“三字經”即讀萬卷書 ,行萬里路,廢萬張紙。
▲書法大賽,選什么,展什么,獎什么,都超導向作用。評委的審美取向也起向導作用。比如,讓唐明皇主持選美,苗條淑女就很難入闈。所以,要百花皆能齊放,就要改革評選機制。其中評委的多元化,程序的名著話,標準的科學話是關鍵所在。
▲書法的與時俱竟應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內容要盡量反映現在人的新觀念,創造新語匯,包括自做詩聯,以便引起觀者的共鳴。二是形式上要盡量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意識和居室裝修的總體要求。
▲傳統是昨天的創新,今天的創新如果被后人認可后就會成為明天的傳統。任何創新都是對傳統的突破、超越和發展,書法藝術就是在這個否定的過程中延續、推進和發展的。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