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武繪畫創作三題
袁武繪畫創作三題
袁武繪畫創作三題
時間:2006-12-28 10:49:00 來源: 傅京生 《收藏》
名家
>袁武繪畫創作三題
袁武先生是一位處理畫面黑、白、灰“視覺交響”效果的高手,僅以他的《老子出關》和《羲之愛鵝》中的“灰調子”為例,即可見出他的匠心獨運之高妙——畫作中,有以潑墨法表現的大塊的“灰調子”,如《老子出關》中的天上的云,《羲之愛鵝》中的芭蕉;也有以淡墨通過一筆一筆的勾勒構成的“灰調子”,如《老子出關》中的草地和《羲之愛鵝》中鵝的羽毛構成的銀灰團塊,于是,畫面細碎與整體互相輝映,黑、白、灰互相交響,遂令觀者感到意味無窮,美不勝收。
袁武的《邀月圖》《板橋小像》,有異曲同工之妙。《邀月圖》,是視覺的詩,是筆墨“譜”出來的歌。月色朦朧下,就連樹叢中的那一筆筆細碎的枝杈,也像是通幅作品主旋律上跳躍的音符?!栋鍢蛐∠瘛返木€條猶如刀刻,充分發揮了“毛錐子”在宣紙上所能產生的美感和所能夠表達出來的肌理效果,人物頭部下筆穩、準、狠,但線條多情,動人心弦,而板橋的大氅,濕筆濃墨潑繪,恣肆放達,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舒心通絡的美感。
不過,技術性手段的表達,并不是畫家最終的目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大江東去》。這幅作品以蘇軾赤壁懷古為題材,畫家雖然沒有通過“講故事”來表現蘇軾赤壁懷古時的心情,但畫面中蘇軾的神情、心性,卻一覽無余。不過,畫家著意要表現的卻又絕對不是蘇軾一覽無余的神情心性,而是蘇軾的神情心性賴以形成的那種文化精神——一種特定的中國文化的精神。
袁武的繪畫,時時將生活的艱辛化為世間的溫情,讓人在沉重之后體會到輕松?!兑装残∠瘛贰逗氠灐贰兑蛔砣f事休》等作品,便是他的溫情澆灌的美花。這樣的畫,往往能夠成為我們人生旅途艱難跋涉中的一盞溫暖的明燈,能使你在不知不覺的一瞬間,感受到自我在與他的畫中境界合一時,被無形升華。
也許正是由于上述原因,許多人在看了袁武的畫以后,都不愿錯過再次仔細觀看、研究的機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