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拍賣中國當代藝術專場綜述(一)
浙商拍賣中國當代藝術專場綜述(一)
浙商拍賣中國當代藝術專場綜述(一)
時間:2006-12-26 14:23:00 來源:雅昌藝術網
資訊
>浙商拍賣中國當代藝術專場綜述(一)
|
| (曾梵志《遠方》100×100cm 布面油畫 估價65—80萬) |
|
|
| (周春芽《黑馬》150×120cm布面油畫 估價40—60萬) |
|
|
| (劉小東《素慧.水蛭》162×120cm布面油畫 估價150—200萬) |
|
于2006年8月19日結束的浙商2006夏季藝術品拍賣會以其精品的意識、低價位的出場和優質的服務吸引了眾多海內外藏家,總成交額和成交比率均取得不俗成績,其中劉煒、曾梵志、周春芽、季大純等多位藝術家的作品更是創出藝術家個人的新高價。
經過近半年精心準備,浙商2006冬季藝術品拍賣會將于2007年1月6日再次隆重登場。此次冬拍是浙商拍賣推出的以學術性為準繩、以精品化為目標的又一場高質量拍賣會,共設現代中國藝術專場、中國當代藝術專場兩個專場。
中國當代藝術專場囊括了劉煒、曾梵志、周春芽、劉小東、喻紅、毛旭輝、何森、季大純、尹朝陽、郭偉、郭晉、丁方、毛焰、夏小萬、李山、鄭在東、徐冰、楊國辛、俸正杰、潘德海、魏光慶、馬六明、王光樂、章劍、熊宇、李繼開、劉鋒植等一大批目前在國內外受到藏家熱捧的名家力作;攝影雕塑部分囊括了洪磊、黃巖、安宏、翁乃強、金鋒、向京、瞿廣慈、陳文令、魏小明等名家力作。現擷其中精品以饗各界期許。
“玩世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劉煒此次冬拍共有3幅畫參拍。《人物與風景》(50×70 cm)是劉煒從人物時期轉而向風景過渡的重要作品,我們看到劉煒一貫的戲謔潑皮并沒有通過一種強烈的圖式沖擊過來,而是將某種刺激抽象化,隱性化,含蓄化。在浙商06夏拍中,劉煒的《猴子》(252×166cm)和《花兒》(50×50cm)分別以242萬和66萬元人民幣成交,創造了劉煒作品在國內拍賣市場中每平方尺的最新記錄,《人物與風景》同樣值得期待。劉煒的才情和性情,使他無論畫什么都能找到與他即時感覺非常對應的表現方式,這使得劉煒的作品始終散發著新鮮的感覺,既便是畫垃圾也是冒著熱氣的。兩外兩張參拍的水彩畫《風景》(27.5×23.5cm)、《靜物》(27.5×23.5cm)尺幅雖不大,但異常精到。同樣是取材于極平凡的日常生活,那是他生活的宋莊周邊最不起眼的野樹平灘和小水溝,北方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大白菜,以一種超乎與以往的輕松平和,充滿著生機的方式呈現出來,并不大的尺幅之間,卻展現出極其驚人的張力,仿佛要把觀者吸進去。
曾梵志的繪畫作品具有強烈的表現主義風格,其早期作品關注的是生命與病痛這樣一些具有人類終極關懷意義的哲學命題,后來又轉向關注都市生活中當代人的存在方式和交往方式。這些作品在視覺表現上強調藝術家的主觀感受,而在繪畫語言上強調油畫語言的直接性。其色彩單純、強烈,用筆迅速,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凸現了當代都市的視覺感受。從“協和系列”到“面具系列”、“肖像系列”,再到“天空系列”,曾經的夸張的人物形象,帶有曖昧的面具表情被一副副精心繪制的風景所替代,曾經的孤獨或神經質被一片寧靜和溫柔所取代。這次曾凡志的改變是徹底的,無論是繪畫技法,題材或是所要表達的內涵。此次參拍的《遠方》(100×100cm)為“天空系列”的力作,在“天空系列”中,曾梵志開始大膽懷疑繪畫“意義”,更對繪畫的“否定”感興趣,即否定具體對象的“形”,否定形象的深度意義,用抽象語言分解繪畫的崇高性。
作為少數在學術和市場雙贏,走紅國際的當代藝術家,周春芽是一個具有復雜創作性的畫家。他每一個時期的作品,在內容上又充滿著藝術家個人的私密性精神體驗,而又通過極其強烈鮮明的手法和圖像表現出來。尤其顯得重要的是,周春芽在他各個時期的創作中,一直致力于將西方表現主義技法與中國傳統水墨文化相結合,探尋一條本土性的民主性的新表現主義面貌。周春芽的繪畫,不僅僅是才情的展示,更是他作為知識分子對于文化高度認知的智慧體現。此次參拍的《黑馬》(150×120cm)更是其多年創作以來難得一見的題材,黑馬是古今中外無數藝術家熱衷于表現的題材,而在周春芽多年創作中,卻是難得一見。從這張作品中,周春芽并沒有重復以往慣用的那些刺激的反自然色彩和夸張強烈的圖像,而是把對象及其單純的還原到類似于中國筆墨的黑白世界里。這樣一匹清瘦健碩的黑馬,從容地向我們直面而來,裹帶著一身來自于生命樸實而原始的巨大張力。從表現形式上,周春芽將德國新表現主義油畫技法與中國書法寫意性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大大突破了徐悲鴻等前輩藝術家對于“馬”的傳統表達范疇,而賦予了新的時代感。同時,從筆墨趣味之中,有透露出周春芽文人化的天真樸質,澄懷味相,直指人心。所以經典的藝術作品,是沒有時空界限的。無論是放在當下,還是放在歷史之中,都同樣有一種感人至深的力量。《青石》(80×100cm)是其90年代初從德國留學回國后創作的一批中國風景中的力作,“宋元古典山水的意象與西方繪畫的框式取景奇特地組合起來,跨越人文地理與歷史文化的超然氣息撲面而來。”另外還有其創作于2006年的《撓癢的黑根》(31×31×40cm,青銅雕塑)參拍,同樣精彩。
《素慧•水蛭》(162×120cm)是其02年的作品,在這件作品里,我們看到了藝術家對于及其平凡的人物,及其瑣碎的日常生活的獨特視角和敏銳感知。他在平常中發現了不尋常的情感信息和生命體驗,有一種近乎于心理學的銳利。而這一切,藝術家又通過極其平凡和洗煉的筆調還原回來,并重新賦予其完全不同的觀念寓意。在中國當代畫壇上,像劉小東這樣對于生活具有真實而強烈的敏感度,同時又具有鮮活個人氣質的藝術家是及其難得的。
正如范迪安所說的,他對現實的認真的信賴,開拓了寫實或具象繪畫新的意義。不加矯飾地展示人的現實狀態,更確切他說是現實人物精神的實在感和牢靠性,使他的作品擁有了現實的內涵。所以,在劉小東輕松的筆調背后,其實背負著某種沉重,因為幾乎是他全部心力的轉換,才有了一種畫壇形容的“大手筆”感。劉小東繪畫中的那些好的顏色和筆調,來源于多年來苦心學習的西方悠久深邃的油畫傳統,而在他的作品中,傳遞出來的情感信息,又是原原本本的中國版本。他的那些瑣碎的“鏡頭語言”下,集中展現的是中國在某一個特定歷史時期下的真實現狀的全貌——包括真實而細微社會物質現狀,更重要的是微妙而恰到好處地表現了中國的廣大民眾在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心理。我們每一個人似乎都能從劉小東的作品中抓住某一段線索,尋找到被自己忽略或者遺失了的某些“真實”的荒誕與感動。(未完待續)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