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秋拍成交高低各不同
上海秋拍成交高低各不同
上海秋拍成交高低各不同
在京城拍賣公司密集舉槌的同時,同為拍賣重鎮的上海也掀起了一輪秋拍的高潮上海道明、上海泓盛等多家滬上拍賣公司從12月初開始相繼舉槌。作為中國藝術品拍賣的一大中心,上海本年度秋季拍賣呈現出了一些特點,值得各路人士關注。
中國書畫行情回落
中國書畫拍賣仍然是滬上各大拍賣公司的重點。如首先舉槌的上海嘉泰推出了兩個中國書畫專場,近500件拍品。上海敬華也推出了200余件中國書畫拍品。此外,于12月21日在上海靜安希爾頓飯店舉槌的上海道明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中國書畫仍然是重中之重,溥儒的《紈扇仕女》、《水禽圖》,徐悲鴻的《臥貓圖》,林風眠的《白蛇傳》等多幅畫作均是本次拍賣的主打拍品。
不過,從已經結束的幾場拍賣會來看滬上中國書畫的拍賣行情與京城的情況相似,處于繼續回落之中。有業內人士透露,與前兩年的熱鬧相比,本輪滬上秋拍中國書畫拍賣上座率僅有三四成,在此三四成中還有不少人屬于觀望者,買氣不足,真正成交的藝術作品不到6成。以首先舉槌的上海嘉泰為例,其中國書畫兩個專場成交率都不足50%。
老油畫拍賣火熱
與京城各大拍賣公司主推當代藝術不同,上海的拍賣公司仍然將重點放在老一輩油畫家作品的拍賣上。
如上海嘉泰在其油畫拍賣專場中特地設置了“流金歲月———早期油畫先驅篇”專題,其中有關良罕見的敦煌寫生以及湮沒已久的女畫家唐蘊玉的一組共38幅作品付拍。在拍場上,此專題也得到了藏家的認可,取得了80%以上的成交率。
同樣,在日前落槌的朵云軒秋季拍賣會中,其油畫專場也分為“傳統經典”與“當代經典”兩個主板塊。其中,“傳統經典”著重推出了史有定論的老一輩大師顏文梁、陳抱一、倪貽德、胡善余、吳冠中、蘇天賜等人的佳作。這些作品來源可靠,傳承有序,其中不少都有學術著錄,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百年油畫中國化的面貌。注重老油畫拍賣的還有上海東方國拍,其在12月19日舉行的秋拍上,隆重推出了劉海粟1937年的油畫舊作《巨峰飛霞》。
業內人士認為,上海拍場一向有堅持“老油畫”拍賣的傳統,收藏“老油畫”對藏家來說會因為作品的真偽、保存等問題而有困難,不過,由于當代藝術價格上漲帶來的比價效應,反而又可能帶來一個撿漏的機會。
當代藝術有所涉及
對于近年來在市場上十分火熱的當代藝術,上海各家拍賣公司也沒有忽視。例如,擅長拍賣油畫的上海泓盛拍賣公司在其剛落槌的秋拍中就付拍了方力鈞、王廣義、劉小東等當代新貴的多件作品。
不過,與京城當代藝術大規模拍賣相比,上海當代藝術拍賣則顯得有些平淡。一些熱門的藝術家,如張曉剛、岳敏君等在上海拍場露臉程度遠不如北京密集。例如,在朵云軒剛結束的油畫拍賣專場中雖然也推出了當代藝術這一板塊,但還是以像周春芽等這樣的老面孔當代藝術家領銜。
此外,一些傳統項目,如古籍善本拍賣得到了多家上海拍賣公司的重視,均有重頭的拍品推出,且取得不錯的成績。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