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雕像的三個“謊言”
哈佛雕像的三個“謊言”
哈佛雕像的三個“謊言”
時間:2006-12-11 10:35: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收藏
>哈佛雕像的三個“謊言”
 |
先說孔子標準像
孔子基金會“發布”的“孔子標準像”,引起很大爭議。基金會辯稱,“發布”“孔子標準像”不是商業行為,而是為了給“文化傳播和交流提供統一載體”。其實,這樣的辯白有“此地無銀”的嫌疑。自古以來,“文化傳播和交流”就離不開商業活動,商業和文化本來也不是截然對立的。而若以商業為目的販賣粗制濫造的文化產品和以文化為幌子謀求不正當的商業利益才是需要在道德上給予譴責的。
我想最主要的爭議還是在于“標準”。“標準”具有唯一性或排他性。孔子基金會為孔子塑像本來無可非議,尤其在孔子故里。問題在于“標準”的依據在哪里,其他的機構(比如國際儒學聯合會或者中華孔子學會)、其他的地方(比如香港、新加坡)為孔子塑像,難道就“不標準”嗎?事實上,已經存在那么多的孔子塑像,可以說已遍布世界各地的華人聚集區,難道那些塑像都不標準嗎?基金會的發言人解釋孔子的標準像來自唐代著名畫家吳道子的“孔子行教圖”。吳道子的畫非常著名,但吳道子并非儒家學者,也不是孔子后裔,更沒有“圣人故里”的籍貫,而僅僅是因為他的藝術水準“窮丹青之妙”,后世公認“天縱其能,獨步當世”。吳道子更有影響的畫其實是和佛教、道教以及民間鬼神信仰等題材有關。吳道子的“先師孔子行教像”被廣泛接受也不是因為它的“標準”,而是它成功塑造了孔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形象,栩栩如生。
既然是塑像,就需要從藝術的標準去要求。既然是歷史人物的塑像,就需要接受歷史的選擇和考驗。基金會的發言人還說,現在國內出現了很多“神化”和“丑化”孔子形象的塑像,所以需要“標準像”,這也是似是而非的理由。歷史上孔子的形象本來就形形色色,即使是畫圣吳道子的“先師孔子行教像”也不是一家獨尊。根據個人粗淺的觀察,基金會“發布”的“標準像”失掉了吳道子畫像所塑造的孔子淵博而和悅、認真投入而循循善誘的導師形象,那是不是“矮化”了孔子的形象呢?
再說哈佛雕像
有趣的是,名居世界大學之冠的哈佛大學校園里有一個哈佛雕像,哪怕是路過哈佛校園的人,也要在這個塑像前面留影,更有人去摩挲哈佛雕像的腳,認為這樣可以帶來好運。這個雕像成了游覽哈佛校園必看的“景點”。哈佛大學設立了專門的辦公室,安排學生擔任校園導游。但是,從學校的官方網頁上關于哈佛雕像的說明,你可以了解到它由“三個謊言”組成。
所謂的“三個謊言”和哈佛雕像底座上鐫刻的三條信息有關。三條信息分別是“約翰·哈佛,創辦者,1638”,乍看起來,的確會以為是哈佛本人在1638年創辦了哈佛大學。但這都和歷史事實不符合。哈佛大學創立于1636年,是當時的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總議會決定設立的第一個教育機構,最初叫學校還是學院都沒有確定。約翰·哈佛是它的第一位捐助者,哈佛所捐助的是他的近四千冊的私人藏書和一半的遺產(數目不是很大)。1638年是哈佛去世的時間。1639年,馬薩諸塞灣殖民地總議會決定把他們設立的第一個教育機構命名為“哈佛學院”,1780年正式更名為“哈佛大學”。盡管今日有“先有哈佛,后有美國”的說法,但是,約翰·哈佛并不是哈佛大學的創辦者。而那個最吸引游客的“約翰·哈佛”的雕像,完成于1884年,也不是那位約翰·哈佛本人的形象,而是被雕塑家隨機找來的模特。
其實哈佛雕像的作者丹尼爾·弗蘭克(D aniel C .French )是19 世紀至20 世紀美國著名的雕塑家,他最著名的作品是林肯的坐像以及林肯紀念堂的設計。他也不是要故意欺瞞世人,而是當時已經找不到可信的約翰·哈佛本人的圖像。所以,關于哈佛雕像的“謊言”,其實是誤解。吳道子的“先師孔子行教像”也一樣,那不是孔子本人,而是關于孔子教學神態的“畫像”。畫像和雕像本來就是一種紀念和象征,即使有本人可靠的圖像作為依據,最基本的要求也是“神似”而不是“形似”。
哈佛大學“宣傳”說,關于哈佛雕像,有“三個謊言”,這不僅沒有“神化”或“丑化”其名聲,也不妨礙人們對約翰·哈佛的懷念,反而增加了世人津津樂道的掌故。哈佛去世200多年以后,他的真實形象已經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中,但是,哈佛大學的名聲越來越響亮——這樣的名聲不是金錢堆積出來的,更不是某一個機構或個人“發布”的,而是370年來持續不懈地對學術、對真理的追求。
筆者以為,孔子的偉大根本不在于有什么“標準像”,有關孔子思想的傳播更不需要什么統一的媒介。時至今日,無論以孔子冠名的機構多么龐大,研究孔子的學者多么權威,以及孔子的“老鄉”多么熱忱,包括孔子的后裔多么直系,誰又有資格說自己可以“發布”一個孔子的“標準像”呢?這些人集合起來,也沒有資格這么說。孔子的塑像是受歡迎的,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孔子去世2400多年以后,有人大張旗鼓地“發布”“孔子標準像”,實在匪夷所思,遠不如“三個謊言的雕塑”有趣哦。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