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時秋拍佛像繼續升溫
匡時秋拍佛像繼續升溫
匡時秋拍佛像繼續升溫
日前收兵的北京匡時秋季拍賣會,3天6個專場進賬2.42億元。此前備受關注的佛像專場收獲了5898萬元,而該專場最為重頭的一件明永樂銅鎏金文殊菩薩像,經過激烈爭奪,以924萬元成交。延續香港蘇富比佛像拍賣的佳績,今秋內地首個佛像拍賣專場取得了開門紅。
佛像專場全線飄紅
匡時此季推出的“般若光輝——古代佛教文物專場”是本季秋拍的重頭戲,海內外買家紛至沓來,寬敞的拍賣大廳座無虛席。
此專場200余件拍品中,最惹眼的當屬明永樂銅鎏金文殊菩薩像,此拍品一登上拍臺就給本以十分熱烈的氣氛“火上澆油”,180萬元起拍,場內買家和電話委托買家相繼出手,價位迅速突破500萬元。在數十輪激烈競爭后,方以924萬元的成交價被北京收藏家邢先生迎請。據了解,這尊做工精致、鎏金完美的佛像,是600余年前明代中央政府賜贈藏傳佛教高僧的珍貴禮物,是中國佛教金銅佛造像史上罕見的精品,受到藏家歡迎也在意料之中。
同場競技的其他佛像精品也成交形勢喜人,尤其是有明確年款的佛像更是藏家爭奪的焦點。如兩尊同為明永樂時期的“銅鎏金金剛薩 像”和“銅鎏金綠度母像”都在拍場上引起了不小的波瀾,在買家互不相讓的爭奪中分別拍出了418萬元和324.5萬元的高價。佛像的市場行情近來已成為業內關注的焦點,作為內地本季第一個佛像專場,旺盛的人氣和喜人的成交價都說明藏家已經認識到了佛像的價值,佛像的市場行情有望繼續走高。
除佛像外,一些佛教法器也有良好的表現。如明代銅鎏金大威德金剛壇城和清代象牙鑲銀嵌寶石菩提塔也得到了藏家的熱烈追捧,均以198萬元的佳績順利易主。業內專家認為,隨著佛像的升溫,佛教法器也開始被藏家納入收藏視野。
瓷玉工藝品佳績頻傳
中國古代瓷玉工藝品專場也是本次拍賣的一大亮點。拍前重點推出的明宣德青花折枝花卉紋八方燭臺為目前所知全世界僅存兩件完整傳世品中的一件,吸引了不少買家的眼光,幾經較量之后,以726萬元的價格成交。
雜項拍品也佳績頻傳,如清乾隆象牙雕鏤空八仙福壽圖提盒以精巧細膩到極致的鬼斧神工征服了所有觀者,以154萬元的價格被一藏家收入囊中。晚明犀角雕風云際會圖杯、明代沉香木雕山水人物筆筒等雜項亦不輸前者,分別以165萬元和143萬元的高價拍出。
據了解,此次瓷玉工藝品專場共成交8408萬元。業內人士認為,本季瓷器拍賣相對平淡,不過,買家對珍品、精品還是趨之若鶩。
油畫雕塑“后89”受寵
本次油畫雕塑專場最值得注意的是以當代藝術領銜的“后89”單元。該單元一亮相即被追捧,油畫圖錄封面、張曉剛的《血緣系列:大家庭》拍出了726萬元的佳績,創造了中國內地張氏作品拍賣記錄的新高。劉小東風格鮮明的《一男二女》也毫不遜色,以330萬元的成交價易主。毛焰28歲時創作的《青年郭和——緬懷德拉克洛瓦》,雖然尺幅寸僅為60厘米×50厘米,卻閃耀著藝術家逼人才華,最終以171.6萬元的價格被藏家拿下,同時創造了毛焰作品的最高記錄。
本場成交頗佳的另外兩個板塊分別是早期油畫和攝影作品,前者13件拍品成交10件,后者則全部成交。據了解,此專場總成交額達4392.5萬元。
書畫拍賣精品突出
與其他專場相比,書畫類拍品的業績延續了春季平穩甚至暗淡的狀況。中國古代書畫專場仍是出身名門的拍品一枝獨秀,如清宮廷畫家黃鉞的《長城嶺春晴攬勝圖》卷因著錄于《石渠寶笈》而備受青睞,拍出全場最高價671萬元。
近現代書畫的亮點仍然鎖定在幾位大師,齊白石、黃賓虹、張大千、潘天壽、李可染的作品相對于二線書畫家,成交更有保障。如齊白石的《借山圖》、《拈花微笑》及《多壽圖》,代表了齊氏山水、人物、花鳥畫的卓越成就,分別以148.5萬元、112.2萬元和66萬元的價格拍出。
此外,本季特地推出的中國歷代璽印專場也獲得了多方關注。全場96件拍品全部成交。其中,“直心居士”壽山紅花芙蓉陽文印,毫無懸念地拍出了全場最高價26.18萬元。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