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芽變飾物鏨花制發簪
豆芽變飾物鏨花制發簪
豆芽變飾物鏨花制發簪
時間:2006-12-09 14:58:00 來源:香港大公報
收藏
>豆芽變飾物鏨花制發簪
 |
閃爍生輝,華麗璀璨,在昨日開幕的「第十四屆香港國際珠寶廠商展覽會」上,大部分展品都可以這些形容詞來描繪,然而,該珠寶展首次特邀參展的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首飾專業一批學生的作品,則多數以純銀,配以烏木、紫檀木、羽翎,為耀目的珠寶展注入一股藝術清泉。
這次參展的兩位清華大學學生滿芊何及潘妙,在展場向記者介紹了她們的作品。潘妙今年剛畢業于該校碩士班,現攻讀博士學位。她說,這次共展出五十一件同學們的碩士畢業作品,每一件由設計到完成,都是一人親手制作。「我們這些是藝術化首飾,在傳統文化中吸取精華,去創作現代首飾。學院的設計不是最注重商業價值,待大家出外工作才考慮市場的需求,在學院內的要求還是創意第一。」潘妙認真地向記者解說。
潘妙愛豆芽活潑向上
制作程序一手包辦,潘妙覺得這樣才使作品更趨完美,因為畫了創意圖,不一定能成為現實,她在制作過程中還要調整自己的設計,令藝術與結構互相配合,例如她一系列以豆芽為主題的飾物,就是解決了許多技巧上的難題,才能完成。潘妙告訴記者,她喜歡豆芽給人活潑有趣,積極向上的印象,并且選擇了用銀來展現:「我買了很多豆芽回家,觀察及畫圖,并且研究豆芽的結構。豆芽看來線條簡單,但有很多小彎,要做成飾物卻很復雜,因為要在頭與枝干部分焊接起來,具有一定難度,做的時候必須很細心。」
滿芊何變化傳統材料
滿芊何在清華碩士畢業后,現已成為北京理工大學設計藝術學院傳統工藝美術系教師,她的作品以銀及烏木、紫檀木為材料。她分享創作心得時說:「我是將傳統材質及技巧,加上現代幾何線條來創作。例如銀發簪運用了鏨花工藝,這是傳統制銀的技巧,很難學,要花上百種工序才能完成,而我設計的三角圖形,其直線比一些曲線變化的形狀更加需要精確的計算,有時候越是簡潔的設計,技巧上越難掌握。」
不過,由于滿芊何以前學過工業設計,對于物料的配搭及技術難題的解決,有她的優勢,所以另外一系列用銀與木配合制作的手鐲、項圈,吸引了參觀者的視線。滿芊何說,銀與烏木的結合,是白與黑的強烈對比,而這系列飾物每一件零件,都可拆出來,佩戴者可隨意增加或減少這些零件,增加了飾物給人的樂趣。
在這個展覽中同學們的設計,都比較夸張,潘妙與滿芊何解釋說,學院中的設計都是結構上合理的,是能夠佩戴的,但款式上的夸張,例如特別大的戒指,特別重的項圈,這方面則沒有限制。
記者發覺,同學們的設計,大都以銀、木為主,較少鉆石、寶石,她們解釋說,所有材料都要自行購買,因此大家在選材上,都較多選擇既有高貴氣質,價錢又不太貴的銀。潘妙說,最近同學們在廣東購買了一批玉石,接下來會探索這方面的創意。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經已成立金屬工藝專業,到了二○○二年正式更名為首飾專業。這次展出的作品全為該系教授唐緒祥及其學生創作。
上述展覽即日至本月十日在會議展覽中心(新翼)一號展覽館的香港珠寶廠商展覽會舉行,位置是L20。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