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精、尖、稀”作品亮相北京翰海中國書畫專場
“珍、精、尖、稀”作品亮相北京翰海中國書畫專場
“珍、精、尖、稀”作品亮相北京翰海中國書畫專場
時間:2006-12-08 16:47:00 來源:雅昌藝術網
拍賣
>“珍、精、尖、稀”作品亮相北京翰海中國書畫專場
|
| (齊白石《松鷹》 設色紙本 鏡心 171×46.8) |
|
|
| (徐悲鴻《五馬圖》設色紙本 立軸 1943 95×71) |
|
|
| (黃胄《趕驢圖》 設色紙本 鏡心 76.5×47.5) |
|
盡管近一時期,中國書畫在市場上的表現不盡如人意,但只要是“珍、精、尖、稀”的作品就不乏追捧者,就會不斷地創造佳績。本次翰海中國書畫部分將分六個專場向藏家呈現。
古代書畫 近一時期表現不俗的古代書畫,翰海將有249件作品投拍,件件拍品可謂引人入勝。像鄭板橋《蘭竹》立軸,是鄭板橋在山東濰縣為官期間創作的。畫一老一嫩勁竹,頂天立地,下方襯以一叢嬌蘭,顯現了鄭氏典型風格。揚州八怪之一的清代畫家李鱔,是揚州畫派中畫風由工到寫轉型最明顯的一位,此番也有佳作奉出。創作于1727年的《荷花》立軸正好是畫家畫風由工致轉向寫意之時的作品。沒骨法畫紅荷數朵,綽約如仙,花瓣輕舒,似有微風散綺,花心半露蓮房,嫩蕊柔密。幾片如傘蓋的荷葉或仰或偃,或舒或卷,似在風中搖曳,曲盡其妙,墨線勾葉莖,用筆卻趨于縱放,介于工與寫之間,十分難得。
明末清初著名書法大家王鐸,其草書作品一向是市場上的搶手貨。此次就有一件《草書》立軸,錄褚遂良之《道妙帖》,用墨蒼潤,行筆峻爽遒勁,布白參差錯落,縱逸之中含有穩健,沉郁之中富有靈性,從中可以看出他集數十年的功力,融會“二王”、李北海、顏真卿、懷素、黃庭堅、米芾、趙孟俯于一爐的化境。可謂是“風檣陣馬,筆走龍蛇”,后人鮮有至者。
其它如清初四王的王原祁《仿梅道人山水》、清代畫家查士標《山水》等,也都是為藏家不容錯過的佳品。
近現代書畫 近現代書畫專場當然少不了齊白石、徐悲鴻、黃賓紅、傅抱石等大師的作品,翰海這一專場將有528件拍品相繼亮相。《松鷹》、《荷花鴛鴦》兩件齊白石的作品是該專場的一大亮點。前者的中心是居于上方的雄鷹,濃墨干筆皴擦出翎毛的結構大要,再以闊筆劃出正羽和尾羽,落筆沉著有力,層次分明,又以淡墨濃點羽翼,使之質感增強。而以焦墨勾喙和點睛,更覺雄鷹神態炯炯。鷹爪以挺勁堅實的線條勾勒,雄健之氣躍然紙上。后者則以篆書筆法出荷梗,如錐畫沙,力透紙背。淋漓的花青寫荷葉,復以濃墨勾葉脈,神完氣足。沉著濃艷的曙紅寫花瓣,燦如朝霞,是齊氏的難得之作。
專場中,傅抱石也有兩件值得稱道的作品投拍。《乘舟訪友圖》創作于上世紀40年代,當時傅抱石自創被稱為“抱石皴”的“散鋒筆法”,是畫家創新近代中國山水畫的代表作。其構圖也頗具特色,在狹長的畫面中,畫家巧妙地布置山巒、江岸、遠渚、人物,節奏虛實,開合有度。《峽江帆影》則以三峽為題,大氣淋漓,壯麗沉雄,章法不落常套,水﹑墨﹑色融合一體。
而另一位大師徐悲鴻,此專場中藏家們將一睹大師群馬中的精品——水彩絹本《群馬》圖是徐悲鴻青年時期的作品當中,水彩畫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16年,在哈同花園所創建的倉圣明智大學組織的競試中,他就是以巨幅水彩倉頡造像脫穎而出,被該校請去講學和作畫,得以與康有為、王國維、陳散原等鴻儒大家往來切磋,聆受教益,而于書畫上突飛猛進的。作為酬勞,明智大學以一千六百元現洋助他前往日本游學。這一巨幅水彩畫便是他在這一美術考察之中留下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在此畫上,作者集聚全力描寫馬群的健壯活躍和原野的勃勃生機,氣魄雄偉,場面宏大,筆力沉穩,尤其體現出“西方畫之可采入者融之”的明確理念。
《群馬》一畫的高妙還充分體現在構圖的新鮮感上。畫家熟諳中國畫傳統長卷的章法,有意地將中景的六駿都安排在畫面右方的中心位置上,讓它們與散布在遠景上悠然食草的馬兒形成一道優美的弧線,并且在遠近矗立的樹木的對比之下,傳達出水平與垂直的節奏交響。
就在此畫完成之后的幾個月,先君便在北大校長蔡元培的贊賞之下,被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的導師,并得到教育總長傅增湘的力薦,獲得赴法留學的公費。這幅《群馬》,可以說就是他對世界藝術研究、探索的開始,并因此而具有異乎尋常的意義。
另一幅水墨畫《五馬圖》的風采。畫中五駿神情姿態無一雷同,或偃或仰,或動或靜,聚散錯落,相互呼應,疏密安排,疏密相間,十分合理。不少評論家在論及徐悲鴻的馬時,總喜歡提到其寄寓的政治意義。誠然,他的畫中的確常題寫一些有關愛國及政治性寓意的題詞,但他筆下的馬的審美價值并不止于此。人們可以從中體會到畫家對生活的一種情趣,對生靈、對生命的熱愛,一種在馬的雄姿和雄肆的筆墨中所體現的人格化力量和情感。
此外,南北諸派諸大家都將在這一專場中有所體現。像潘天壽的《雙棲圖》,雖為一幅小畫,卻仍可見其指畫的功力。大器晚成的黃賓虹,其《醉倚高臺》雖未紀年,但從畫風上看當創作于其畫風轉變之時,皴法“筆筆分明”。于非闇《枝頭翠鳥》、吳昌碩《斕斑秋色》等等,都是值得圈點的名作,在此就不一一例舉。
當代書畫 從2004年秋季開始,中國當代書畫家的作品屢屢在市場上書寫戰績。翰海這一專場將由200件作品組成,從名家精品到新秀力作,都將讓各路買家有所斬獲。尤其是一些巨制,更會讓藏家傾囊而出。
如該場的亮眼作之一——林曉的《中國人民大會》,尺幅高達丈二匹,人物眾多,場面宏闊,筆墨神采飛揚,是作者關注當下深入生活所得的真情實感流露。這件作品應是畫家個人發展歷程中的里程碑似的作品,具有重要的收藏意義。
而老一輩畫家中也有不少叫座的拍品浮出。像年逾百歲的老畫家晏濟元的《黃海小景》,是畫家上世紀60年代創作的青山綠水,畫面設色明麗而不失渾厚,堪為畫家中年時期的代表作。陽太陽的作品《鄉情》不足一平尺,寥寥幾筆,卻把家鄉的盆栽蔬果躍然紙上,不難體會到作者對家鄉的眷戀之情。晏少翔先生的工筆作品《風光人不覺》顯示了藝術家深厚的傳統中國畫底蘊,且價格適中,想必會得到諸藏家的鐘情。
中青年畫家中,范曾的《老子出關》是他常畫的題材。付拍該專場的這張作品,尺幅不太,但人物刻畫傳神,筆法森嚴,當是藝術家同類題材中的佼佼者。賈又福的作品一直以其獨特的創造精神和常人莫及的表達方式而受到許多藏家追捧。此次推出的《太行風情》、《牧歸》是作者的典型之作,景物刻畫深入繁復,構圖奇險,也是畫家為數不多的發表作品之一。崔如琢的作品向來具有市場號召力,自從今年春季他的巨制以1000多萬港元拍出并創下當代書畫拍賣新高以來,他的作品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藏家爭相競購。此次征集的《冷碧》和《山水四屏》皆為他近期創作的精品,相信會創造出驕人的成績。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